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370字。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应用(共15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古代孩童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即学习打扫卫生、回答他人问话、请见请辞,“六艺”的基本内容等,这些被归类为“事”,即在智虑未成熟的时候,孩童只需要效仿师长,学会事情的正确处理方式,记诵基本的知识,重在养成端正淳厚的品性。而到十五岁以后,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这些则被归类为“理”,即在智虑成熟之后,青年【  】要知道事情是怎样的、应当怎样做,【  】需要知道为什么是那样的、为什么应当那样做,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古人也十分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他们学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指的是各种礼节,乐指音乐,射指射箭,御指驾车,书指             ,数指            。
  由此看来,古代与现代的学制虽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智特点,秉持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1、在下面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拼音。(2分)
  ①淳()厚     ②秉()持   
  2、“循序渐进”一词在语段中的意思是:            。(2分)
  3、请补充语段中的内容。(2分)
  ①书指            ,  ②数指            。
  4、在语段【  】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5、古诗文默写。(7分)
  (1)舂谷持作饭,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2)            ,风休住,            。(李清照《渔家傲》)
  (3)《陋室铭》一文中,作者运用对偶的修辞,描绘陋室清幽环境的语句的句子是:            ,            。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刘禹锡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充满无限悲凉怅惘之情。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9题。(8分)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出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徒以有先生也
  B.还于旧都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以彰其咎   望其旗靡
  D.以伤先帝之明   欲报之于陛下也
  7、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选文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