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70字。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2. 学习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3. 分析屈原的形象,体会屈原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文章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章内容。
  2. 难点: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理解他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屈原列传》。你们对屈原了解多少呢?
  学生 A: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诗人,他写了很多著名的诗歌。
  学生 B: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他因为爱国而投江自杀了。
  老师:很好!你们说得都对。屈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诗歌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那么,你们知道屈原为什么会被流放吗?
  学生 C:好像是因为他得罪了楚国的权贵。
  老师:对!屈原因为直言进谏,遭到了楚国权贵的排挤和陷害,最终被流放。在流放的过程中,他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命运的不屈。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屈原列传》,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和他的作品吧!
  2. 了解屈原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出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对诗歌有着极高的天赋。
  屈原在政治上主张联齐抗秦,富国强兵,但他的改革主张却遭到了楚国贵族的反对和排挤,最终被流放。在流放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离骚》。
  屈原的诗歌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关怀以及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他的作品形式多样,包括楚辞、诗歌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无数后人。他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品格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3.写作背景
  《屈原列传》是司马迁为屈原所作的一篇传记。司马迁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他的人生命运与屈原类似,于是将屈原引为知音。在这种惺惺相惜的情感下,司马迁为屈原所作的这篇传记,别具一格,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赞颂、同情、悲叹之情,与一般传记的客观实录、隐藏观点颇为不同,更像一篇怀人的散文。
  4.整体感知
  (1)初读文本:学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