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16640字。
龙岩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教学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小学阶段着力加强科学教育,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分析新一轮科学革命与产业变革发展大势,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全面部署科学教育的专门文件,《意见》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深化“双减”改革、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战略举措,对推进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开创性、全局性意义。
科学教育也是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各国高度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将其视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基石。近年来,美国先后颁布《美国竞争力法》《无尽前沿法案》等战略法案,不断强化科学教育的战略引领作用。2022年,德国宣布实施MINT(数学、信息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教育行动计划2.0,强调从多元合作、确保质量、家庭参与、加强研究、早期培养等方面深化落实。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已经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学课程教材体系,专兼职相结合的科学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一大批科普场馆和实践基地主动向学生开放,馆校合作行动不断深化,科技类校外培训得到全面规范,初步形成了科学教育的协同育人格局。
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和制约了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将科学教育窄化为“科学课”。有学校认为,做好科学教育,就是抓好科学课程,不自觉地将科学教育窄化为小学科学课或中学“理、化、生”等科目的简单叠加。二是将科学探究弱化为知识传递或固定程式。如许多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成功制作了精巧的桥梁模型,但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科学探究成了“模仿秀”。三是将社会协同育人简化为学校内部事务。中小学校因面临科学教育优质资源不足、校内外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单靠学校力量是很难办好科学教育的。
(摘编自曹培杰《做好科学教育是事关全局、关乎未来的时代课题》有删改)
材料二:
科学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是特别强调探究实践。2022版科学课标“课程理念”部分特别提出“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那么,当前中小学校在推进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如何理解和把握“探究实践”这一关键点?
探究实践是指科学探究和技术工程实践。探究和实践可以独立,但是2022版科学课标鼓励两者融合,由以前提倡“科学探究”,转而现在提倡“探究实践”。
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相互促进作用日益增强,推动着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
1.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时代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是事关全局,关乎未来的时代课题,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一环。
B. 做好科学教育,就是要不断完善科学课程教材体系,重在引导学生在课堂发现、研究、解决科学问题。
C. 当前中小学推进科学教育,要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D. 科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完善学生的科学知识构建。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形成科学教育协同育人格局,就要打破学校围墙,不断深化馆校合作,规范校外科技类培训。
B.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加强科学教育,旨在加强我国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
C. 国力竞争的关键是技术竞争。可见,在科学研究中,科学仪器的自行设计与制造是非常必要的。
D. 解决现实中的真实问题,要有系统思维,不仅需要各种不同学科的知识,同时还需要靠生活经验。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技术发明和工程制造需要科学的指导”的是( )
A. 华为独立研制芯片 B. 利用“黑洞”探测引力波
C. 用盾构机挖掘隧道 D. 我国研发C919喷气式客机
4. 2022版科学课标由提倡“科学探究”,转而提倡“探究实践”,请结合材料一、二,简要概括其主要原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重在引导学生在课堂发现、研究、解决科学问题”错。由材料一“同时,一大批科普场馆和实践基地主动向学生开放,馆校合作行动不断深化,科技类校外培训得到全面规范,初步形成了科学教育的协同育人格局”可知,做好科学教育并不意味的重在引导学生在课堂发现、研究、解决科学问题。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旨在加强我国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以偏概全。由材料一“各国高度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将其视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赢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渔村的炊烟
简梅
①我的故乡在东南沿海的一个渔村。小时候,最喜欢和伙伴们爬到村后的山上,眺望鳞次栉比的房屋冒出的袅袅炊烟。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它们与千变万化的云朵相互映衬,最终消失在海天远处。
②早晨、中午、晚上的炊烟各有不同。清晨时,海天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