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9430字。

  “耀正优+”2023~2024学年高二期末测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上、选择性必修中第二、三单元和古诗词诵读四首诗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考古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需要什么样的考古学?考古学怎样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这需要考古工作者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文化资源,考古学要科学回答好人民之问,就要走与人民相融合的学术道路。
  考古工作本来就根植于人民,所发掘的都是先民在历史上创造的物质文化遗存;同样也必须面向人民,直面群众需求,让考古学科的成果和价值走进日常生活,让人民群众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要“让文物活起来”,善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策划沉浸式、互动式的考古成果展示,使文物古迹成为人们了解中华文明的生动课堂和鲜活教材。“让遗址会说话”,深入阐释大遗址的文明深度和历史厚度,有效贯通考古学的“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积极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摘编自孙庆伟《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材料二:
  长期以来,我们把考古学视为一门科学,至少是广义上的。由此决定了考古学的目标,它就应该像科学一样。考古学除了采用科学的方法,还应该接受科学的目标,尽管考古学并不清楚这个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准确重建过去?发现人类过去演变的规律?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实际上这些都没有实现。有意思的是,一旦将考古学视为科学,就会强调考古学是价值中立的,考古学不应该为现实社会所左右。科学是自由的探索,科学探索的是真理,科学发展有自身的逻辑,于是乎作为科学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入新时代,考古学如果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能走与人民融合的学术道路。
  B. 材料二认为,我们不能将考古学视为科学,因为考古学虽然采用了科学的方法,但并不清楚科学的目标。
  C. 宾福德曾主张采用科学的方法,将考古学发展成为如人类学那样的学科,提出了“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的观点。
  D. 日耳曼德国的形成体现了民族认同对现代国家的决定性构建作用,而考古学则提供了民族认同的历史证明和实物证据。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让文物活起来”“让遗址会说话”是为了让考古学的成果和价值走进日常生活,让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
  B. 文化意义已经渗透进了历史进程中的外在世界,人与物是不可能分离的,理解和解释人类创造的文化和物之间的关系是考古学的任务之一。
  C. 作为文化的考古学为作为科学的考古学提供了基础和支持,前者将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二者相辅相成,实现了社会价值和科学的双重体现。
  D. 有过殖民化历史的国家,都会存在本土文化与殖民文化认同的冲突,随着中国的崛起,在这个问题上的冲突愈加激烈。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从青铜器铭文中习得一种新的书法字体,甚至把甲骨文也用于书法艺术的创造中,让这些文字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B. 定期召开考古届学术交流会议,研讨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及考古学术论文规范化表达的问题。
  C. 20世纪40年代,夏鼐先生通过发掘齐家文化墓葬,证明了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的早晚关系,攻破了“中华文化西来说”的错误论断。
  D. 奇台石城子遗址出土了大量的云纹瓦当、五铢钱等汉代典型器物,其性质可能为东汉“疏勒城”旧址,展现了古代新疆各民族文化同中原文化的交流交融。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 论证特色。
  5. 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历经4次考古发掘,在原址上建立博物馆。遗址之上,巨型幕布打造沉浸空间,模拟还原宫殿的建造过程;走近遗迹,AR透明屏再现古代生活……博物馆巧用数字化手段,让游客更直观地读懂遗址,感受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之美。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杭州这一做法的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考古学如果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能走与人民融合的学术道路”错误,由原文“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文化资源,考古学要科学回答好人民之间,就要走与人民相融合的学术道路”可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考古学走与人民融合的学术道路”两者之间是条件关系不是假设关系。选项“考古学如果……就……”曲解文意。
  B.“我们不能将考古学视为科学”错误,由原文“这里无意否定作为科学的考古学的重要性,而是说作为科学的考古学忽视了考古学的另外一方面,也就是它的人文意义!”可知,我们不能将考古学片面地视为科学,选项“不能将考古学视为科学”过于绝对;且材料二第二段中“考古学的最终目标不应是科学式的……真正的目的是文化!”可推断出不能将考古学片面地视为科学的原因是考古学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实现文化的需要,增加社会的福祉。
  D.“决定性构建作用”错误,由原文“在民族国家构建上,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日耳曼德国的形成,三百多个小国形成了日耳曼民族认同,成为现代德国立国的基础”可知,体现对现代国家的基础性构建作用。选项“决定性构建作用”于文无据。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海图(节选)
  林森
  真回来了吗?村子当然是陌生的,所有的建筑都换了一遍,可又有着隐隐约约的熟悉,因为那些房子仍修筑在原来的地基上。自己家在东北角,他凭着记忆往那个方向寻去,只找到了倒塌的屋墙、屋内长出的比人还高的杂草。这房子让他心中翻江倒海,倒掉的墙壁犹如一个重播键,不断把少年往事翻出。此时,村人从各家各户出来,散落在路边,是围观,也是在“欢迎”一个“已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