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060字。

  山西省2024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冰川是地球最重要的“天然淡水库”,是气候调节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世界遗产尤其是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成员。据统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包含50个冰川,这些冰川占地球冰川总面积的近10%。它们不仅景色壮美奇绝,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具备重要的文化和精神内涵,长久以来为世人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冰川正加速融化,其中三分之一将在2050年前消失,其他三分之二能否幸免,取决于能否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温升高,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冰川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加速消融。以加拿大落基山公园为例,其中的佩托冰川是在2000年以后退化不断加速的冰川之一。作为加拿大落基山脉其他冰川的参照对象,它的变化警示着人们,加拿大西部其他数百个冰川可能面临类似的危机。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出版的报告《世界遗产冰川——气候变化的哨兵》分析说,随着未来冰川继续消退,冰川径流在达到峰值后,便会稳步下降。而冰川径流减少将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水资源紧张;冰川径流的变化还可能影响水力发电,导致植物和动物物种的范围发生变化。
  尤其还要提防冰川湖的形成。该报告指出,随着冰川融水;冰川湖形成并不断扩张,最终发生溃决导致洪水,可能对湖泊下游整个地区的人口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灾难性后果。2022年8月巴基斯坦发生的毁灭性洪水灾害,就与当年春季严重热浪后冰川融化导致冰川湖溃决有关。
  而今年佩托冰川遭遇了更严重的气候异常——冬季降雪量较低、反常的炎热天气和野火烟雾飘落的烟灰共同作用,形成了冰川“死亡螺旋”。波默罗伊预测,今年将是佩托冰川有记录以来损失最严重的年份之一。他说,今年创纪录的野火季节产生的烟雾可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虽然烟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冰层免受阳光照射,但从长远来看,烟雾会使冰层变暗,并可能导致融化速度最多增加10%。
  中国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表示,“根据冰芯记录分析,在过去50年里,特别是自:1951年以来,珠峰地区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多;过去十多年里,我们监测到南亚地区的黑碳、有机碳等各种颗粒态污染物能够跨越喜马拉雅山脉传输到青藏高原上来。而沉积在冰川中的深色污染物会进一步加剧珠峰地区冰川融化。”[注]
  “冰川消融无法阻止,只能减缓。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缓冰川消融,我们最需要做的是节能减排。”康世昌说,中国在2020年9月提出的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体现了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决心。对于个人来说,大家要尽量减少个人的碳排放足迹。
  (摘编自《这里的冰川:消融无法阻止》,《环球》2023年第19期)
  材料二:
  地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被誉为“中华水塔”,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供给地,每年为18个省(区、市)和5个周边国家提供近600亿立方米的优质淡水,是数亿人的生命之源。
  然而气候变化影响下,近年来,青海出境输送水量增加的同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冰川,因为景色壮美奇绝,还有生物丰富多样,而成为当地重要的教育资源。
  B.冰川是否会完全消失,这取决于人类能否把全球的平均气温水平升高的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C.2019—2020年,格拉丹东和阿尼玛卿冰川面积分别减少到5.51%、4.96%,说明三江源地区典型冰川在退缩。
  D.关于青藏高原总体气候到底是“暖湿化”还是“暖干化”,学术界众说纷纭,但都认为该地区的总体气温在升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如果能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就能减缓冰川消融,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B.青海地区以前都以干旱、缺水著称,但从2018年开始,极端降水事件明显增加,这和该地区冻土、冰川淯融加剧有很大关系。
  C.长江源地区的湖泊湿地面积和气温呈正比关系,数据表明,气温每升高1℃,湖泊湿地面积平均增加约100平方公里。
  D.青海所在的脊藏高原对周边地区乃至全球天气气候具有重要影响,牵动着全球的大气环流,这使青海成为世界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据观测,珠峰地区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多,其中大部分来自南亚地区,而本土影响较小,这与我国对青藏高原本土环境的保护分不开。
  B.数据显示,长江源区过去10多年的平均气温比前40多年增加了1.4摄氏度,这直接导致了青海省出境输送水量的增加。
  C.除大幅减少碳排放外,各国还应共同设立国际冰川监测和保护基金,这可以有效地早期预警、应对并减少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
  D.中国在2020年9月提出双碳目标,这是我国主动担当大国责任的表现,而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就是我国的具体行动。
  4.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阐释“死亡螺旋”这一词语的含义。(4分)
  5.冰川消融会带来哪些危害?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君不见”
  贺虎林
  这老头很怪,偏偏在每天的上下午两个黄金时段,来跟大家抢地盘。这是小区里最优雅的一块小广场,四面草坪绿树,中间一个大花坛。每天早饭、午睡后,儿孙都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了,正好来跳跳舞轻松轻松,可他也偏要在这俩时段,来写他的字,搞得大家撵他也不是,不撵也不是。
  要说这块地盘,最早的确是他先“开发”的,从业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