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780字。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测试卷
第一单元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段,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潺()潺的流水,平桥村的夏夜洋溢着温馨、美好;红红的灯笼,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zhuì();隆隆的响声,安塞腰鼓容不得羁bàn(),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了……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流连。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舞台上女艺术家的演奏_____动听,观众在这经典乐曲里如痴如醉。
②在进行旅游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_____到一千年以前。
③只有拥有了广博的阅历、丰富的语汇,我们创作作品才有可能_____。
A.优雅追溯一气呵成B.优雅追述一鼓作气
C.幽雅追述一气呵成 D.幽雅追溯一鼓作气
3.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①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它们有的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有的展示传统文化习俗。②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修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写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诗句。
(1)满窑里围得不透风,__________________。
(2)亲人见了亲人面,__________________。
(3)枣园的灯光照人心,__________________!
5.将情思融入景物之中,景物就成了意象。请参照示例,从备选景•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句用意象表达情思的话,修辞和句式不限。
示例:月——月,一条银色的扁担,这端挑着天涯,那端挑着故乡。
备选景物:落叶、大海、夕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1.小语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读书卡片,请帮她找出错误的一项。()
读书卡片
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体裁。
C.《说文解字》篇是我们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探究汉字起源的重要参考书目。
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2.有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表示:“我觉得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没什么作用,因为发展经济与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关系不大。”请你结合《经典常谈》及相关内容,就上述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6分)
乙卯①重五②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③,艾束著危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