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060字。

  2023学年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语文试题
  2024.2
  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今世界风谲云诡、变幻莫测,如何认识不同文明间的关系进而如何实践各文明间的交往,促进各个文明共存共荣共进步,成为困扰人类前行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如何做到既具有广阔世界眼光而又在全球视野中坚守中国文化立场,这是文明互鉴中首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这一思想的形成,既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世界历史理论的正确指导下对世界大势和文明规律的深刻认识,又是吸收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产物,是全球文明共存共荣共进步理念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内在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这些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彰显着独特的“中国文化立场”。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文明互鉴论进行理论解读,挖掘其文化意蕴,掌握其演进逻辑,准确把握其中贯彻始终的鲜明中国文化立场,既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形成新的世界文明格局的实践指南。“和而不同”“交通成和”“并育不害”“通而不统”是内蕴于新时代文明互鉴论之中重要的中国文化基本立场。“和而不同”的文化立场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重在彰显一种尊重文明多样性的文化态度;“交通成和”的文化立场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进路,重在提供一种如何实现“和而不同”目标的实践方式;“并育不害”的文化立场旨在超越文明优越,促使全球多样文明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通而不统”的文化立场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行为准则,旨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重在形成一种多样文明和谐共生、同放异彩的交流机制和文明生态。
  (节选自范鹏、李新潮《文明互鉴论的中国文化立场》)
  材料二:
  文化隔阂是不同文明在接触时存在的普遍现象,主要体现在将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作为参照系来衡量评判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中国和非洲虽然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但是中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明互鉴论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彰显着独特的“中国文化立场”,准确把握这一立场,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和而不同”“交通成和”“并育不害”“通而不统”的核心要义是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C. 文化隔阂是文明交流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中国对非传播面临的挑战是两种优秀灿烂的文化没有发生过深度融合的过程。
  D. 亨廷顿等人主张的背后,体现了排他性、对抗性等思维方式,过分夸大和强调了冲突,没能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调和与融合。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何实现各文明间的交往,西方范式无法科学解释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中国提出的文明观为世界文明格局贡献智慧。
  B.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国与国以及天下结构的理解,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对非传播理论体系提供了指引。
  C. 儒家文化与乌班图文化都强调“和谐”,其本质是要求双方文化趋于相同,从而产生互惠互利,使文化参与者过得更好。
  D. 文明互鉴论的现实基础是各文明之间具有多样性特征,可以互鉴互学,而文明之间冲突的理论基础则可能是文明优越论。
  3. 下面各项语句的内容,不符合文本中“中国文化基本立场”内蕴的一项是(   )
  A.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墨翟《墨子•兼爱》)   
  B. “一只蚂蚁、一粒沙和一个鹪鹩的卵都是同样地完美,雨蛙也是造物者的一种精工的制作……”(惠特曼《自己之歌》)
  C. “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加来道雄《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D.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贾谊《过秦论》)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飞哥徒弟侯赛雷”“小钟乔尼”“非洲小五”等都是在非洲工作生活的中国视频博主,通过短视频展示非洲风土人情,介绍中国美食与文化。假如你参加中非视频博主论坛,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为其提出几点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荒原作证
  梁晓声
  一九八一年,我们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情。
  曾经在小学课本里写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神奇北大荒,已经创建了一处处国营农场,有十万转业官兵在这里开荒、播种、收获……
  绿色的北大荒变成了金色的北大荒。
  ①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终于在北大荒诞生了。从外形看,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