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4370字。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微观空间的科幻想象如何“化险为夷”,其实也就是人如何在微观空间中存在的问题。既然“险”意味着不确定性和未知性,那么“化险为夷”就是依靠一种机制的建构,从而实现人在微观空间中的确定性。机制的想象某种程度上也是实现微观空间的日常性。
  首先,“化险为夷”基于对“险”的认识。在微观空间的科幻想象中,其“险”的转换在于对微观科学的认识。对于微观科学的认识建立在微观“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宏观世界的科技,如航空航天、深海潜水、汽车、高铁和机器人等,都展现出宏观空间中的技术,可谓“触目”即认识,认识即“惊心”。我们日常所接触的微观元素有纳米、量子、神经元以及微生物等,但它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停留于观念层面。我们几乎很少对此有“触目”式的具体感知,也就难以有真实的体验了。而对于科幻创作者来说,这种“真实”则是必需的,只有深刻的认识,才会有对“险”的深刻理解以及“化险为夷”的手段。
  其次,“化险为夷”在于对“险”的掌控。人在微观世界中将如何存在?这种掌控意味着什么?笔者认为,掌控首先是可以自如地出入微观世界。如果我们进去而回不来,便会陷入一种困局,仍是充满未知性的焦虑。从《奇异的旅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影片的框架已建构了一套可进可出的规则:人物的缩小时间只有60分钟,之后会自动变回原形。因此,这里就减少了回不到现实世界的风险,并且微观空间也是已知的人体细胞层面的世界,外部世界能够与其展开对话和进行操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奇异的旅程》立意高远。
  《奇异的旅程》已经在尝试回答“人在微观空间之中何以自处,微观空间又如何益于人类”这个问题,人与潜艇的微观化进入血液是要去治病救人。新异的微观之物不再是一种童趣和天真,而成为人类实现某种目的的服务手段,进入微观世界并不是简单地达到某个目的就可以,而是贯穿着爱与责任。
  最后,“化险为夷”需要以科学之用丰富科幻想象。“科学之用”与“科幻之用”是两回事。科幻之用包含了科学之用,却不限于此,它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就微观科学研究来看,今天的“可注射纳米机器人”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奇异的旅程》中的情景,“纳米机器人”就是一个能够精准抵达病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在微观空间中面临着不确定性和未知性,科幻创作者在创作时应建构出一种机制,以实现人在微观空间中的确定性。
  B.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微观世界的认知多停留于观念层面,但作为科幻创作者“真实”地感知微观世界是必要的。
  C.建立在科学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想象,可能按科学的事实走向发展,也可能表明其他的认识和实践的可能性。
  D.或许,在依赖某种设备将人类“缩小”之前,我们可以依靠元宇宙技术将人类的身体带入并更真切地体验微观空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提倡对微观空间要有具体感知与真实体验,因为这能够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险”并想出化险手段。
  B.由第二段、第五段可知,科学幻想的发展不仅基于科学的发展,还基于人们对科幻对象的感知体验。
  C.作者认为科幻作品呈现微观世界不能只满足于猎奇趣味,而更应该探索其对人类存在的意义。
  D.鞭毛马达的研究为认识想象微观世界开拓了思路,可见科幻创作者应与科学家同步关注科技的最新进展。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时空频率》中,男子通过一个旧电台,超时空联系上30年前的消防员父亲,并在火灾中救下了父亲,改写了整个家庭的命运。
  B.《蚁人》中,皮姆博士让斯科特化身为蚁人,目的是要偷走微型“未来实验室”中的黄蜂战衣,以化解人类危机,防止人类毁灭。
  C.《缩小八特工队》中,导游顾嘉在参观传奇科学家杜芬奇的故居时,意外启动缩小对撞机,变成1厘米小人,经历了奇幻之旅。
  D.《流浪地球》中,人们想办法给地球装上巨大的发动机,推动地球“行驶”,从而找到适合生存的星系,为人类找到出路。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科幻创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是(3分)(    )
  A.在作品中探讨人在微观空间之中何以自处。
  B.为人类出入微观空间“设计”出可控制的方式。
  C.在作品中创造充满禅宗意味的自足的世界。
  D.实现艺术的陌生化,创造独特的感受氛围。
  5.请结合材料中“化险为夷”的相关理论,对下面的材料进行分析。(6分)
  在《蚁人》系列影片中,蚁人穿上铠甲身体缩小后,偶然进入了量子世界,却不知如何脱身。到了《蚁人2》,皮姆博士发明了量子隧道可以让人们自由进出,但在《蚁人2》的片尾彩蛋中可以看到,当宏观世界中的联络者因某种因素消失时,蚁人又会陷入恐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社会支柱(节选)
  易卜生
  剧情简介:海尼克是一家轮船公司的老板,年轻的时候为了财富和贝蒂结婚,抛弃了自热恋过的露娜。与贝蒂订婚期间,博尼克与旅行剧团的女演员通奸被发现。“光棍”约翰代博尼克承担罪责,后远走美国。15年后,约翰回来,博尼克害怕丑闻曝光,更担心这件事影响他的建设铁路的“大计划”,设计陷害约翰,后来在露娜的劝告下公布自己过去与现在的罪过,请求群众谅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