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50字。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对很多中国人来说_____________的《二十四节气歌》。节气就是气候变化的节点,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 )cāng海桑田,斗转星移,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 )shèn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可以说,二十四节气( )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的礼物,( )是珍贵的精神养料,灌溉滋养着华夏儿女的心灵。
(1)给加点字注音:诞生( ) 灌溉( )
(2)根据拼音写汉字:cāng海桑田( ) shèn透( )
(3)文段中横线空缺处填写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对很多中国人来说____________的《二十四节气歌》。
A.如雷贯耳 B.耳熟能详 C.根深蒂固 D.画龙点睛
(4)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想强调后一个分句,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A.尽管……还…… B.虽然……但是…… C.不仅……更…… D.既……又……
二、选择题
2.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不同意味的“冬天”。A.《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韩愈笔下的冬天是悲凉的,全诗贯穿始终的是政治失意的悲愤和英雄失路的绝望之情。B.《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笔下的冬天是冷寂的,作者借幽静深远的西湖雪景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孤芳自赏的情怀。C.《故乡》中,鲁迅笔下的冬天是萧索的,开篇一幅阴晦荒凉的故乡冬景图为全文打上了阴冷的底色。D.《沁园春??雪》中,毛泽东笔下的冬天是壮丽的,作者借辽阔壮观的北方雪景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无产阶级的豪情壮志。
A.A B.B C.C D.D
三、名句名篇默写
3.默写。
走过四季都是诗。“(1)倚东风, ”,遇见的是红紫烂漫的春;“(2)兴尽晚回舟, ”,撞上的是活泼明亮的夏。而秋天的踪影更是随处可见:“(3)露从今夜白, ”“(4)秋草独寻人去后, ”“(5) ,人迹板桥霜”……雪后天晴,当我们看到丽日下的雪景,会情不自禁地念出《沁园春??雪》中的“(6) , ”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7) , ,水落而石出”,四时之景皆美!
四、综合性学习
4.综合性学习。
(1)冬至这天,扬扬选了一幅图片发了朋友圈,请你简要说明这幅图片的设计创意。
(2)冬至是北半球全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之后,白天渐长而黑夜渐短。扬扬想据此配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作为朋友圈的文案,请你帮忙。
(3)请从以下句子中分别选出描写冬季和春季的对联,并按上下联顺序填写。
①东风软系桃花雨 ②红莲翘指蜻蜓吻 ③雁语无题桂就章 ④闻香转角梅方露
⑤碧水吟歌蛙鼓合 ⑥含笑迎春雪已红 ⑦菊香不散枫生色 ⑧西柳轻堆翡翠烟
冬季: ; 春季:
五、名著阅读
5.《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故事发生在大暑。阅读下列片段,回答问题。
A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
B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1)作者如何写“热”?结合语句简要分析。作者极力渲染天气之热,有何作用?
(2)下列两段文字也写到了“热”,比较①②两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何不同。
①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
(选自《西游记》)
②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
(选自《骆驼祥子》)
(3)《水浒传》中的“风雪山神庙”故事发生则发生在大雪纷飞时。有人说,这是林冲生命里的一场大雪,它促成了林冲由“忍”到“狠”的性格转变。结合小说相关情节,简析林冲的性格是如何从“忍”向“狠”转变的。
六、诗歌鉴赏
6.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①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律回:阳气回生。
(1)这首诗写了“立春”节气的哪些自然景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