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280字。

  江西省九江市2024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由于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性,我们在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学艺术作品时,会面临许多困难。首先,由于语言的障碍,我们可能是完全没有办法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学作品。其次,我们没有办法将其他民族的文学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来看待,没有办法将这种艺术品从“物质对象”转化为“审美对象”,从而阻碍了审美欣赏的进行。再次,即使是我们能够欣赏和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学艺术作品,但我们的审美判断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歌德对中国的小说《好速传》、《玉娇梨》、《今古奇观》这样的作品非常赞赏,而这样的作品在中文系统中却非一流作品。
  如何才能跨越文化的阻碍,而能成功地进入审美境界,从而把握这些异民族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这就需要我们把跨文化审美欣赏看成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来对待。
  跨文化审美欣赏就是通过文化—作家世界观、文化—审美偏爱、形式的内容、符号价值这四个维度来理解和把握来自其他文化的艺术作品的。这四个维度是依次渐进、越来越接近艺术作品本身的四个序列。当我们面对来自其他文化的艺术品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对这个作品所含的文化—作家世界观有一个大体的理解,因为它可以影响作家在艺术作品中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其次,我们还需要理解文化—作家偏爱,因为它决定着作家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选择何种题材或主题,甚至决定着作家采用什么样的特殊材料。第三,我们需要理解作品形式的内容,从而使他者文化的艺术作品从“物质对象”转化为“审美对象”。最后,我们还需要理解艺术作品的符号价值,因为一件艺术作品并“不仅仅只是抽象观念同形式的内容的结合”,而往往通过“形式的内容”表达出多重意义。跨文化审美欣赏需要对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多种多样的符号价值进行辨认和理解。
  跨文化审美欣赏的确需要超越文化的差异性,而超越文化差异性的最佳方式是认识它、把握它。但认识、把握文化差异性的目的是更好地欣赏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我们不能像以往那样把艺术品仅仅作为文化差异性的论证材料来看待。跨文化审美欣赏的四个维度,决不能仅仅看成是对中西文化异同的平面比较。这四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是逐渐并最终指向艺术作品本身的。认识和把握文化的差异性,并不是要欣赏者必须成为一个艺术史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因为那样一来也就意味着“把意义从审美内容中分裂出去”了,也就“不是把艺术品当作艺术品来对待”,而当成了论证文化差异的材料了。我们必须把文化与审美看成是一个统一体。在艺术作品中,文化就是审美对象本身所呈现的内容,二者不可分割。
  (摘编自李庆本《跨文化审美欣赏的四个维度》)
  材料二:
  结合美的概念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道德经》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如下:
  根据爱德华•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理论,受历史、文化以及宗教等的影响,中文的语境程度与英、法、德等而言相对较高。在中国,人与人直接的沟通有较多的逻辑预设,即存在一些事物的潜在且被普遍接受的逻辑前提。而道家思维作为中国本土哲学,其高语境特性也就不言自明了。在跨文化传播中,译者应结合相应语境并通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的差异性阻碍了读者欣赏异族文学作品时顺利进人审美境界。
  B.材料一中用歌德的事例,意在说明不同民族的审美判断有所不同。
  C.材料一从作家和作品两个角度,提出跨文化审美欣赏的四个维度。
  D.材料二中跨文化传播策略的理论基础是爱德华•霍尔的语境理论。
  2.下列对“跨文化审美欣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跨文化审美欣赏的四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依次渐进,且最终指向艺术作品本身。
  B.将他者文化的艺术作品从“物质对象”转化为“审美对象”,有助于理解作品形式的内容。
  C.认识和把握文化的差异性是超越文化差异的最佳方式,可以更好地欣赏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
  D.跨文化审美欣赏要把文化和审美看成一个统一体,不能只把艺术品作为文化差异性的论证材料。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对海外电视剧字幕的翻译,翻译人员采取简化翻译方式对原句内容予以适当调整,防止过长语句的出现。
  B.BBC推出了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将东方诗圣杜甫的一生直观、细致地介绍给世界观众。
  C.西方人用其文化中特性、含义、地位最接近“龙”的概念的“Seraphim”(炽天使)来理解中国文化中的“龙”。
  D.据统计,目前,中国在全球有550所孔子学院,为数千万外国学员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提供服务,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5.如果某高校计划向外国留学生推介《论语》,请你根据材料二,对该校提出几点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城市里的蘑菇
  卡尔维诺
  风,从远方来到城市,带着不寻常的礼物,但只有少数敏感的人才察觉得到,像有花粉热毛病的人才会因为别处飘来的花粉而打喷啶。
  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阵夹带着孢子的风,于是蘑菇在市区街道的花坛上萌芽了。没有人发现,除了小工马可瓦尔多,他每天早上都在那里等电车。
  这位马可瓦尔多对城市的生活不是很适应:广告招牌、红绿灯、橱窗、霓虹灯、海报,装腔作势地想吸引人注意,但是他就像行走在沙漠上似的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