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20字。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把握诗歌“忧”的情感基调。
2.分层鉴赏,品读诗歌的艺术手法。
3.讨论展示,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意象和典故,体会曹操“忧思”内容。
教学难点:进一步感受建安文学慷慨悲凉的特点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欢迎大家学习四言古诗《短歌行》,本诗作者曹操。初中时,我们已学过他的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感受过他老当益壮、雄心勃勃的远大政治抱负。今天,我们通过一首《短歌行》,进一步了解这个不同凡响的历史人物。
首先,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曹操。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生卒年为公元155年和220年,字孟德,是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史上,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了中国北方;为政时,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在文学方面,他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作为军事家的曹操指挥了著名的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写作《孙子略解》、《兵书要接》等军事著作。作为文学家的曹操,热爱读书与创作,“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且诗歌水平极高“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配上音乐都能作为优美的乐章传唱。他的作品风格苍劲悲凉。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其一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其二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这首《短歌行》。
本诗创作于建安十三年,此时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然而却在赤壁之战中被南方“孙刘联盟”击败,54岁的他,面对战乱连年,而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曹操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致力于建功立业。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他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曹操横槊赋诗,吟唱出了这首千古名作。
那么,什么叫短歌行呢?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来自于汉乐府的旧题。根据《乐府解题》,长歌行与短歌行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上有区别。一般来说,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二、把握感情基调
(一)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讲解课文之前,让我们诵读全文,对诗歌整体感知。《短歌行》是四言古诗,一般适合“二二”节奏朗读,现在,我为大家范读一下,为大家扫除字音障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