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73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的对应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段时间,关于什么是共同富裕的讨论比较多。
  “富裕”二字很容易理解,少有争议。而人们对“共同”二字的理解就五花八门了,有人认为是同时间、同步调、同标准,有人认为是每个人的收入水平、财富水平都差不多,也有人认为是平均化分配社会财富。显然,这是把“共同”二字简单化为一个字“同”了,是不准确的。
  共同富裕,是指人们在意愿上、程序上、法治上、结果上都做到相互兼顾、整体考虑,一起推进经济包容发展和社会公平分配。共同富裕这个命题,并不是首次提出,而是人类社会长期的追求。在不同历史时期,共同富裕的内涵也不同。站在当前历史坐标轴上,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共同富裕,是指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基础性制度更加协调,推进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摘编自董少鹏《“共同富裕”要努力让14亿人“共同满意”》)
  材料二:
  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在儒家思想里,富民之所以为“政之急”,是因为它有着治国安邦的重要政治意义。
  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儒家认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即孟子所谓的“恒产决定恒心”“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这里的“恒心”,既指人的道德意识,也包含人们的社会认同和依礼循则的秩序观念。儒家认为此“恒心”与社会的治、乱密切相关,缺乏“恒心”,社会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共同富裕的内涵,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
  B.孟子所说的“无恒产,因无恒心”中蕴含着经济基础决定思想意识之意。
  C.有“恒心”的前提是有“恒产”,为政者如果能“制民恒产”,那引导百姓向善就容易。
  D.儒家认为统治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是民心;统治者只要做到“与民同乐”,就可获得民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先指出人们对“共同富裕”中“共同”错误的看法,再明确“共同富裕”的正确内涵。
  B.材料二主要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引用孟子的话语,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C.材料三着重分析了实现共同富裕不会“一蹴而就”是因为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问题。
  D.材料三对如何“培育高素质劳动者”给出了具体做法,其重中之重是鼓励培育致富带头人。
  3.下列四句是网上文章标题,哪一项与材料三的观点相左(3分)
  A.共同富裕,每个劳动者都不能缺席
  B.共同富裕发展的成果人人有份
  C.人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密码”
  D.用好致富带头人,念好“共同富裕经”
  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本”?(4分)
  5.这三则材料组织在一起,存在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异秉
  汪曾祺
  ①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
  ②他家在后街濒河的高坡上。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到什么声音。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男人揪着头发打老婆,女人拿火叉打孩子。王家从来没有这些声音。他们家起得很早。天不亮王二就起来备料,然后就烧煮。他媳妇梳好头就推磨磨豆腐,帮王二烧火,火光照得她的圆盘脸红红的。
  ③每天下午,他出摊很早。他摆摊的地点是在保全堂。这地点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