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420字。

  四川省凉山州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代以来的礼乐秩序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有不少合理的成分,经过“突破”的洗礼之后仍然显出其经久的价值。但其中又包含了一支很古老、很有势力的精神传统,成为“突破”的关键,我指的是“巫”的传统。古代王权的统治常藉助于“天”的力量,所以流行“天道”“天命”等观念。谁才知道“天道”“天命”呢?自然是那些能在天与人之间作沟通的专家,古书上有“史”“卜”“祝”“瞽”等等称号,都是天、人或神、人之间的媒介。如果仔细分析,他们的功能也许各有不同,但为了方便起见,我一概称之为“巫”。我们稍稍研究一下古代的“礼”(包括“乐”在内),便可发现“巫”在其中扮演着中心的角色,他们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可以与天上的神交通,甚至可以使神“降”在他们的身上。《左传》上常见“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之类的话。这些说法都是在“巫”的精神传统下逐渐发展出ircea Eliade)便称之为“礼的神圣范式”(divine models of rituals)。可见在三代礼乐秩序中,巫的影响之大,因为他们是“天道”的垄断者,也只有他们才能知道“天”的意思。现代发现的大批商、周卜辞便是最确凿的证据。
  “巫”在中国的起源极早,远在三代之前。考古学上的良渚文化开始于公元前第三千纪中期,相当于传说中五帝时代的中期。良渚文化发现带有墓葬的祭坛和以玉琮为中心的礼器。玉琮是专为祭天用的,设计的样子是天人交流,都是在祭坛左右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这些墓与一般的集体墓葬隔开,表示墓主具有特殊的身份。考古学家断定墓主是“巫师”,拥有神权,甚至军权(因为除“琮”以外,墓中还有“钺”)。这样看来,三代的礼乐秩序可能即源于五帝时代,“巫”则是中心人物。
  春秋、战国之际诸子百家便是针对着这一源远流长的精神传统展开他们的突破的。诸子不论属于哪一派,都不承认“巫”有独霸天人交流或神人交流的权威。在《庄子•应帝王》中,有一则寓言,描写道家大师壶子和神巫季咸之间的斗法,结果前者胜而后者败。这可以看作当时诸子和巫在思想上作斗争的暗示。大体上说,他们有两个共同点:第一是将“道”——一种精神实体——代替了巫所信奉的“神”;第二是用“心”的神明变化代替了“巫”沟通天、人或神、人的神秘功能。巫为了迎“神”,必须先将自己的身体洗得十分干净,以便“神”在巫的身体上暂住(如《楚辞•云中君》所描写)。现在诸子则说人必须把“心”洗净,“道”才能来以“心”为它的集聚之地。庄子的“心斋”便是如此。《管子•内业》以“心”为“精舍”,“精”即是“道”;韩非也说“心”是“道舍”。巫之所以能通天、人或神、人,是经过一番精神修炼的。现在诸子则强调“心”的修养。孟子“养浩然之气”是为了“不动心”,然后才能“配义于道”。荀子重视“治气养心”,和孟子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管子•枢言》说“心静气理,道乃可止”也无不同。“道”是贯通天人的,所以孟子又说“尽心”,“知性”则“知天”,庄子也“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从此,天、人之际的沟通便完全可以撇开“巫”了。
  我们可以说,“哲学突破”在中国是以“心学”取代了“神学”,中国思想的一项主要特色由此奠定。后世程、朱、陆、王都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
  (节选自余英时《中国思想史的四次突破》)
  乙
  世界的轴心突破似乎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那里是历史最为深刻的转折点。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在这一时代发生了。在中国生活着孔子和老子,产生了中国哲学的所有流派;在印度出现了《奥义书》,生活着佛陀,所有的哲学可能性都产生了,像怀疑论和唯物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代以来的礼乐秩序具有丰富的内涵,经过“突破”的洗礼之后它们无一不显现出经久的价值。
  B. 三代以来的礼乐秩序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很古老、很有势力的“巫”的传统,成为“突破”的关键。
  C. 古书上所称的“史”“卜”“祝”“瞽”等等,名称各异功能相同,都是天、人或神、人之间的媒介。
  D. 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发生了,这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三个地区相互作用的结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文都是讨论文化的突破,甲文侧重论述中国文化的突破,乙文则从全球视野来探讨人类文化的突破。
  B. 甲文在讨论“巫”的影响和地位时,运用了文献资料和考古成果二重印证法,十分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观点。
  C. 乙文在论证公元500年左右世界轴心突破时,将印度和西方与中国做类比,证明这两个地区也发生了文化突破。
  D. 甲文基本按时代顺序来论证中国文化对“巫”的突破,而乙文则是以总分总的思路来讨论世界文化的轴心突破。
  3. 对甲乙两文中所说的“突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文中的“突破”,都是指在文化和哲学意义上“人”对“神”的超越,即“心学”取代了“神学”,“人之存在”取代了“神之存在”。
  B. 甲乙两文中的“突破”含义不同。甲文的“突破”是指对“巫”的权威性的否定,乙文中的“突破”是指“人之存在”取代了宗教的价值。
  C. 甲乙两文中的“突破”,均指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诞生了一大批继往开来、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这一独特的现象。
  D. 甲乙两文中的“突破”含义不同。对于远古文化,甲文的“突破”是通过洗礼使其经久不衰;乙文的“突破”则是通过全盘否定来实现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经过‘突破’的洗礼之后它们无一不显现出经久的价值”错误。由“三代以来的礼乐秩序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有不少合理的成分,经过‘突破’的洗礼之后仍然显出其经久的价值”,可知,仍然显示出其经久的价值的是“其中有不少合理的成分”,选项扩大了表意范围。
  C.“名称各异功能相同”错误。由“如果仔细分析,他们的功能也许各有不同,但为了方便起见,我一概称之为‘巫’”可知,选项对功能的认识理解不当。
  D.“这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三个地区相互作用的结果”错误。由“在这短短的几个世纪内,这些名字所勾勒出的一切,几乎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三个相互间并不了解的地方发生了”可知,三个地区并未出现相互作用的情况,选项曲解原意。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企业家马斯克在当地时间29日表示,他旗下的“神经连接”公司已完成首例人类大脑设备植入手术。
  马斯克在其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昨天,第一位人类患者接受了来自‘神经连接’公司的植入手术,目前恢复良好。初步结果显示,神经元尖峰检测很有前景。”“神经连接”公司2022年曾申请开展人体试验,当时没有获得美药管局批准,原因是对脑部植入设备试验安全性的担忧。2023年5月,“神经连接”公司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