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8170字,答案扫描。

  秘密★启用前
  太原市尖草坪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左传》作者是春秋时代鲁国的盲人史官左丘明,但是让今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个盲人如何成为令人尊敬的史官?在书写非常困难的春秋时代,一位盲人又如何能够写作呢?
  鲁哀公六年的一天,天空出现了异象:有云彩像一群赤鸟一样,团团夹着日头连飘了三日,王心下慌张,便向“大史”请教。“大史”即“瞽官之长”,他告诉王,你得禳灾祭祀,方能把厄运转移出去。这便是《左传》里收录的众多盲人官员为王侯提供咨询服务的一例。巧的是,它的作者左丘明恰好也是个盲史官。事实上,有少量盲人幸运地进入了先秦时期的主流庙堂,这源自于传统文化心理中的“盲瞽崇拜”。而这种崇拜,又来自更远久的“崇巫”。
  “巫”一直作为人与神鬼、祖先之间的中介,是君主的近臣,碰上出征、祭祀,君主都要占卜问询一番。而盲人的身心特性,则天然直观地接近道家的追求——“恍兮惚兮”“大象无形”“明道若昧”。再加上因为视觉缺失,盲人的听觉、唤觉、触觉、记忆力与专注力得到了代偿式的发展,人们自然推断他们也会在“灵性”上有所天赋。
  “巫”本身的另一面就是史官。左丘明式的盲人史官擅长背诵与讲述,在书写尚不发达的年代,即便有记录,也是“电报码”式的高度浓缩版,而盲史们的口述则是传承历史、训诫治理者的重要力量。就像西南部分少数民族解放前还保留着结绳记事的传统一样,每到逢年过节就把绳结拿出来,由史官角色的盲人或老者进行回顾和描述。这需要超出常人的记忆力。而在自号“文盲叟”的现代史学巨擘陈寅恪身上,尤可得见盲史前辈们的神韵:陈晚年完全失明后,除请助手朗读补充材料外,绝大部分钩沉与思考工作均在脑中高
  速进行,再于第二天口述整理成文,其旁征博引与严谨如一,无愧于“教授中的教授”。又如西方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的名字“Homeros”在伊尼亚语中的意思就是盲人。也就是说“荷马”指代当时社会上的盲诗人群体,并不单指一个人,荷马所创作的“史诗”也是从其他“盲人诗人”中传播而来的。
  与巫、史密不可分的,还有时常与之重登的宫廷乐师的职能。《国语》常出现的瞽、玻、蒙就是不同程度的盲乐人。音乐本身就有宗教神秘意味,乐师被认为可以合六律、辨阴阳,通过音声来把握天命神意,甚至可以夸张到出征打仗前听听军队的声响便判断吉凶。盲乐人可奏乐器以配合历史、诗歌内容的诵、讽、谏,亦可只作器乐,其中不乏技艺高超而青史留名者。如晋国的著名音乐家师旷,乐感被称为“天下之至聪”,擅用琴声表现自然界的声响。传说他曾为晋平公奏“清微”,一奏,“有玄鹤二入”,再奏,“而列”,三奏,“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又鼓奏了“清角”,遂有形云从西北方涌起,顿时狂风大作,“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以至于大臣们作鸟兽散,而晋平公瘫倒在地,令人荡气回肠,惊心动魄。
  左丘明是一位赞史,他很可能是《左传》一书材料最初的系统整理者,他的资料来源可能也是一代代瞽史口耳相传。后人将他的讲述整理和记录下来,并在此后不断丰富、补充。因为古人看重传授来源,所以将他的名字记录下来就成了《春秋左氏传》。而左丘明之后,书写技术与科技逐渐发达,盲人史官、乐师的地位逐渐下降。草根出身的盲人越来越难凭借原有的优势进入主流系统,因而少有留名者。
  (摘编自曲辉《盲人的庙堂与江湖》)
  材料二
  一般认为《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然而左丘明本人的籍贯、生活时代、事迹甚至其姓氏都难以确定。最早提及左丘明的是《论语》,在《论语•公冶长》中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般认为《左传》的作者是春秋时代鲁国的盲人史官左丘明,但盲人在书写方面的困难让人对此心存疑虑。
  B.盲人的身心特性使先民觉得他们在“灵性”上有特殊天赋,因此被当时的人们视为与神鬼、祖先沟通的中介。
  C.《左传》在战国时已经存在,但其中一些谥号、史事以及虚词用法的不一致,使人们对其作者身份产生怀疑。
  D.《左传》的全称是《春秋左氏传》,材料一作者认为:古人看重资料的传授来源,所以用左丘明的姓氏来命名这部书。
  2.下列不属于“盲瞽崇拜”形成原因的一项是(3分)
  A.盲人身心特性契合道家“恍兮惚兮”的追求,使他们在精神层面上被赋予了特殊地位。
  B.盲人史官拥有超强记忆力,擅长背诵与讲述,这对传承历史、训诫治理者具有重要意义。
  C.音乐具备神秘意味,古人认为通过音声能把握天命;盲乐人则在这方面具备先天优势。
  D.《左传》《国语》等典籍中记录了很多类似“鲁哀公六年”和“师旷奏乐”等神秘故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盲人的特性及其某些技能使得他们中的一部分在当时社会拥有较高地位,左丘明和《师说》中提到的“师襄”都属于这种情况。
  B.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书写和传播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里,通过盲人口述传承,是人们保存历史的重要途径。
  C.《荷马史诗》的作者“荷马”是育诗人群体的共名,并不单指一个人,我们是否可以据此猜测:“左丘明”也是盲史官群体的共名。
  D.左丘明之后,随着书写技术逐渐发达,育人的优势逐渐消失,史官中的盲人地位下降,以至于今天的人很难理解育人为何能成为史官。
  4.下列对材料中论据使用意图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以陈寅恪晚年失明口述整理文章和西南部分少数民族解放前还保留若结绳记事为例,意在证明盲史官擅长背诵与讲述的特点。
  B.材料一以师旷为晋平公鼓奏“清徵”“清角”为例,意在论证盲乐人可奏乐器以配合历史、诗歌内容的诵、讽、谏。
  C.材料二以《左传》中提到孔子时代不可能知道的谥号、史事的事例,意在证明《左传》作者可能不是左丘明,
  D.材料二指出《左传》中的一些虚词用法不一致,意在证明《左传》不是完全出自一人之手,进而质疑左丘明是《左传》作者。
  5.材料二给出了几条质疑左丘明是《左传》作者的理由。请根据材料一内容对这些质疑给予合理的解释。(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挥  手
  欧阳明
  刚到九点半,老刘就转动轮椅,艰难地向院子移去。外面阳光很好,老刘的心情也很好,不等气喘均匀,就抬头朝对面顶楼的阳台望去。阳台里什么也没有,老刘一看表,还差十分钟。
  老刘望的人是老李。老李和老刘同庚,①他们同一学校毕业,同一天到同一单位报到,同一天结婚,也同一天退休,不同的是,老刘住的是A幢底楼,老李住的是对面B幢顶楼。
  老刘和老李共同的爱好是下棋。退休后,闲来无事,二人就天天下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