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30字。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 4页,“答题卷”共 4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
1.默写。 (10分)
(1)古人常借“酒”倾吐心声。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 , ”,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突出酒宴的华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 ? ”,饮酒赏月.发出对宇宙和人生的问询;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 , ”,借酒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惆怅。
(2)古人常在诗文中表情达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用“ , ”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用“ , ”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志向。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厨子挑了酒席,借清凉山一个姚园。这姚园是个极大的园子,进去一座篱门;篱门内,是鹅卵石砌成的路,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过去三间厅,便是他卖酒的所在。那日把酒桌子都搬了。过厅便是一路山径,上到山顶便是一个八角亭子。席摆在亭子上。娘子和姚奶奶一班人上了亭子观看景 zhì。一边是清凉山,高高下下的竹树。一边是灵隐观,绿树丛中露出红墙来,十分好看。 坐了一会,杜少卿也坐轿子来了。轿里带了一只赤金杯子,摆在桌上,斟起酒来,拿在手内,趁着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 xié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去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砌( )成 山径( ) 景zhì( ) xié( )着
(2)结合整本书内容,按照小说情节的发展,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 。(填序号)(4分)
①当自己的新衣服,帮杨裁缝的母亲买棺材 ②朝廷征辟,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仕 ③让管家卖地,大方资助他人 ④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
(3)结合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杜少卿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3.2024 年4月 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请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4分)
李明:面对茫茫书海,眼花缭乱,实在没兴趣读。
小华: ①
李明:现在太忙了,作业铺天盖地,根本没有时间读书。
小华: ②
(2)下面是一位同学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修改。(4分)
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跳读或精读的方法。【甲】跳读是主动地舍弃,有意识地忽略,以提高阅读效果的读书方法。精读则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它们作为两种适应不同情形的阅读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也是可以交替使用的。有些书,可以跳读,以求更高的效率;有些书,我们可以精读,读得透彻些。不管采用什么读法,前提都是要多读书。【乙】只有这样,才能滋养心灵,使头脑清醒,不再迷茫,使思想深刻,不再肤浅。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2分)
(3)下图是网友为“世界读书日”绘制的漫画。请你解说此漫画的寓意。(3分)
(4)请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
二、阅读(5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3分)
草木有情
倪西赟
①回到老家,一早一晚凉寒,我穿上了母亲为我特别缝制的薄棉袄,真暖和。晚上,我睡在床上,突然闻到一股淡淡的草味。我摸摸床垫,不是席梦思垫子,也不是棉胎垫子。翻个身,有 窸窸声音。我趴在床上,像调皮捣蛋的小孩子,把床单翻开一角,看到里面有一个被套。被套缝得并不严密,我用手指拨开一条缝隙。嘿,里面原来是茅草和秸秆。
②“娘,这个年代了还铺茅草、秸秆当床垫?”我很是惊喜,忙喊母亲过来。
③“是啊,茅草和秸秆当床垫睡得舒服,睡得香。”母亲走过来笑盈盈地说。
④“茅草和秸秆会不会很脏? 有虫? 过敏?”虽然我小时候都睡茅草和秸秆做的床垫,但现在的我有些顾虑。
⑤“这些茅草和秸秆做床垫前都清洗过,在太阳下暴晒过,不脏,没虫,不痒,放心睡吧。”母亲一脸慈祥。
⑥“您和父亲也睡茅草和秸秆床垫?”我又问。
⑦“是啊,我和你父亲不习惯睡席梦思床垫,睡在弹簧床上,老感觉睡在空中,不踏实。睡电热毯,皮肤干燥、过敏。睡棉胎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