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30字。

  《燕歌行(并序)》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 掌握边塞诗的相关知识。
  2.能够用已学的知识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主旨。
  3.能感悟边塞戍卒生活的艰辛苦楚,明白战争所带来的苦难,树立爱国精神、和平意识。
  教学重难点:
  鉴赏诗歌与探究复杂情感和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长河,回到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感受边塞征战的壮丽画卷。岳飞《满江红》中有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高适《燕歌行》中的边塞征战的豪情又是怎样的呢?在这首歌行中,诗人用他那锐利的笔触,描绘出边塞的壮美,征战的豪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那份铁血柔情,那份家国情怀。让我们在诗的海洋中,领略古人的智慧,感受古人的豪情。让我们在这首《燕歌行》中,体会边塞征战的艰辛,感悟生命的坚韧。让我们一同启程,开始这场关于《燕歌行》的奇妙之旅吧!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高适的《燕歌行》,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征战的名篇。首先,我想请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一下高适的生平,以及他的诗歌风格。
  学生1:高适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年轻时喜欢四处游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的性格豁达,不拘小节,对人生充满激情和追求。他的诗歌风格以雄浑奔放、气势磅礴见长。
  老师:很好。你准确地概括了高适的生平和他诗歌的风格。在今后的学习中,你可以从更多的作品中去体会高适的诗歌风格,比如他的《别董大》和《蓟门行五首》等。
  老师: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谈谈《燕歌行》的历史背景。
  学生2:《燕歌行》的历史背景主要涉及到公元738年黄河军阀混战的历史事件。这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无数家园被毁,人民流离失所。
  老师:你对《燕歌行》的历史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今后的古诗学习中,你可以尝试从更多的历史资料中去深入研究这个历史事件,这样可以使你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