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070字。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4 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 根据课文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③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北固山下,王湾吟出的“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⑥一场春雨过后,小文看到满地的落花有些伤感,我们可以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来安慰他。
【答案】 ①. 不知何处吹芦管 ②.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 杨花落尽子规啼 ④. 身世浮沉雨打萍 ⑤. 海日生残夜 ⑥. 江春入旧年 ⑦.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⑧.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芦、啼、残”等字容易写错。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太湖,xiāng( )嵌在锦绣江南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若瑶池仙境,似世外桃源,是人们 的梦里水乡。清淤、治藻、调水、禁渔、修复……十年的精心呵护,水质跃升、芦花摇yè( )、鱼虾肥美,这颗“绿宝石”越来越靓丽,越来越年轻了。无锡,太湖三万六千顷碧波最美的那一方,演绎了一个现代版大禹治水的故事,浓缩了一座城对美的追求。她踏着轻盈的步伐,悄( )然向人们走来……
(1)给加点字注音。
悄( )然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iāng( ) 嵌 摇yè( )
(3)下列词语填入原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心无旁骛 B. 心驰神往 C. 引人入胜 D. 心潮澎湃
【答案】(1)qiǎo
(2) ①. 镶嵌 ②. 摇曳 (3)B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悄然(qiǎo rán)形容忧愁的样子;形容寂静无声。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镶嵌(xiāng 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摇曳(yáo yè):摇荡。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心无旁骛:专心一意而无其他念头;
B.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 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
C.引人入胜:吸引人进入美妙的境界;
D.心潮澎湃:形容心情十分激动,无法平静。
文中指太湖是人们集中思想一心追求的地方,故用“心驰神往”;故选B。
3. 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伴随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意识日益增强,国潮服饰应运而生。
②服饰与文化思潮紧密相连,往往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风尚。
③比如以醒目汉字为主要设计元素的运动服、印有民族特色纹样的外套,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④国潮服饰多以彰显民族文化、追求原创个性为设计理念,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呜。
⑤比如通过服装图案、色彩、材料和装饰等设计手法来表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用服饰语言为生活存照,颇受人们喜爱。
A. ④①②⑤③ B. ⑤③②①④ C. ②①④③⑤ D. ①②⑤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
纵观语段,谈的是国潮服饰的文化内涵。②句谈的是“服饰与文化思潮”的关系,为“国潮服饰”的出现做铺垫,应排第一位;①句紧承前文“国潮服饰应运而生”,应排第二位;④句谈“国潮服饰”的文化内涵,应排第三位;③⑤均是举例说明“国潮服饰”的文化要素,③句谈的是外在表现,⑤句谈的是内在手法,由现象到本质,③应排第四位,⑤应排第五位。因此排序为②①④③⑤。
故选C。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班级将要举行爱国主题诗歌朗诵会,小明同学准备搜集南宋时期陆游、辛弃疾、文天祥、岑参等人的作品进行朗读。
B. 小语同学在参观钱钟书故居时了解到先生是无锡人,想到自己曾读过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
C. 小文同学在整理笔记时发现古代诗文体裁丰富,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古诗中的歌行体,《送东阳马生序》则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D. 小锡同学对于古代的一些习俗特别感兴趣,在学习了《游山西村》这首诗后,他知道“腊酒”就是农历十二月酿的酒;“春社”就是在春天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丰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岑参是唐朝诗人,文天祥是元朝诗人,他们不是南宋诗人,故本项表述错误。
故选A。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