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7010字。
江苏省南京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学科考前押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对人类创造的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我们应该吸收借鉴,但不能把一种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当成“唯一准则”,不能企图用一种模式来改造整个世界,否则就容易滑入机械论的泥坑。一些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可以用来说明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在一定地域和历史文化中具有合理性,但如果硬要把它们套在各国各民族头上,用它们来对人类生活进行格式化,并以此为裁判,那就是荒谬的了。对国外的理论、概念、话语、方法,要有分析、有鉴别,适用的就拿来用,不适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批判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精神品质。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畴很广,不同学科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对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我们都要研究借鉴,不能采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自己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就大量吸收借鉴了前人创造的成果。对现代社会科学积累的有益知识体系,运用的模型推演、数量分析等有效手段,我们也可以用,而且应该好好用。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时不要忘了老祖宗,不要失去了科学判断力。马克思写的《资本论》、列宁写的《帝国主义论》、毛泽东同志写的系列农村调查报告等著作,都运用了大量统计数字和田野调查材料。解决中国的问题,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如果不加分析把国外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奉为圭臬,一切以此为准绳,那就没有独创性可言了。如果用国外的方法得出与国外同样的结论,那也就没有独创性可言了。要推出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就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摘编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当代考古学理论众多,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考古学是通过研究考古材料(物)来了解古代社会(人)的一门学科。其核心任务可以简称为“透物见人”。如果用这一宗旨来衡量当代考古学理论,就会发现这些理论同属于“透物见人”的研究过程,处在不同层次之中,并相互关联。我们称之为“分层关联”的理论结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伟人的著作,都运用了大量统计数字和田野调查材料。
B.当代众多考古学理论可以说同属于“透物见人”的研究过程,其关系为“分层关联”。
C.在通过考古材料去推导古代社会之前,若把所有材料同等对待,就可能无法去伪存真。
D.文化考古继承了文化历史考古等对“文化”这一概念的关注,它也是联系古今的途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开放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借鉴西方理论观点未必能给中国考古学理论助力,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
C.考古学理论的第五层次会影响下层理论的选择,比较而言它是最重要的理论。
D.研究者要具有理论提炼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构建中国考古学理论是必要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韩非子》:“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B.《管子》:“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C.邓小平说:“在改革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D.王安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4.“反向创新”这一策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值得大力发扬的经验。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经验加以分析。
5.如何构建中国考古学理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个人的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
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人。
他被抓获,现在押去处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