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66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我们的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的波纹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因之,这种以亲属关系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大变小。这就是中国传统结构,我把它叫做“差序格局”。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孔子是会推己及人的,可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是一个很好的差序格局的譬喻,自己总是中心,像四季不移的北斗星,所有其他的人,随着他转动。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这种格局和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是不同的。西洋社会结构里,团体格局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在同一团体中,各个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是一种宪法观念,团体不能抹煞个人。中国社会结构里,差序格局是一种有差等的次序,有远近、亲疏的差序。一切价值是以“己”为中心的主义。在团体格局里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架子,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在他们,“团体”是生活的前提。可是在一个安居的乡土社会,人们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
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是个超于个人的“实在”,是个有赏罚的裁判者,是个公正的维持者,是个全能的保护者。我们如果要了解西洋的“团体格局”社会中的道德体系,绝不能离开他们的宗教观念。宗教的虔诚和信赖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是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
与此相反,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都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中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向另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是忠信。孔子曾总结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在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但是孔子却常常提到“仁”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的性质是像同心圆波纹的网络结构,网络的中心是“己”,每一个人圈子范围都不相同,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B.西洋的“团体格局”道德体系与西洋的宗教观念有密切联系,和中国乡土社会结构格局不一样,是因为彼此的道德观念不同。
C.在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各种道德要素都与私人关系有关,在传统的道德里,很难有适合于整个社会的笼罩性的道德观念。
D.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忠”,既指对朋友忠信,又指忠君,虽然也包含私人间的关系,但最接近西方团体格局的社会的行为规范。
2.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C.“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下列从《乡土中国》视角理解《红楼梦》的相关情节,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雨村攀附贾家后官复原职,知悉“护官符”后胡乱判了薛蟠打死冯渊的命案,表明了中国传统社会并没有超越团体的法律道德。
B.《红楼梦》中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云,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体现了差序格局的次序。
C.《红楼梦》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中,泼皮、以放高利贷为业的倪二借银子给贾芸,是因为看中贾芸的能力及他背后的贾府,这体现了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
D.《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联系不仅仅是地域上的关联,更是代代相传的血缘联系。所以,为了传统乡土社会亲属的延续,只能让宝钗坐上花轿,而放弃林黛玉。
4.费孝通认为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和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5.孔子的儒学观点同样植根于乡土中国,材料二的语句能否为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提供佐证?请简要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文本一:
非 攻
鲁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