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8850字,答案扫描。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段考(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后四十回缺失,就像断臂的维纳斯,有着神秘莫测的残缺美。事实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整的维纳斯,也有一部完整的《红楼梦》。只是《红楼梦》的续写有的过于乌托邦,有的令人肝肠寸断;有的过于随性,有的比较专业。然而,于各人而言,总归是美的。
  在后四十回中,读者最关心的必定是钗黛二人的结局。“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判词所预设的结局,由此看来,这两个人的下场必定是悲剧的,至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悲”法,却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像宝玉遗弃宝钗,像钗黛沦落教坊。这些都应和了原著的悲剧走向,不像后来有些续本的大团圆结局,虽然给人不少喜感,但是读来无味,如果这样,《红楼梦》就丧失了应有的艺术价值,就不能算是一本奇书。如今人们接触最多的程高本结局是黛玉早死,宝玉出家,宝钗守寡。高鸮所续的结局虽然凄凉,但还未到苍凉的程度。所谓苍凉就是一种放下书后,仿佛置身空旷的天地之间,低头一声惆怅,仰天泪流满面,静静地思考历史的长度与人生的厚度的感觉。
  至于《红楼梦》中的二线人物,在前八十回中大多指明了结局。大纲已出,但是细节之处着实值得遐想创作一番。原著暗指的结局符合现实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审美,这种“美”的源头——《红楼梦》十二曲就像是整本书的骨架,贯穿全书,如若续写不当,就会使全书的美畸形。
  (摘编自李相《红楼未完,残缺之美》)
  材料二:
  残缺是相对于圆满、完整而言的,它是部分的空白和不在场,是整体的未完成或已失去的状态。残缺美是以残缺为审视对象,从美感的角度对残缺进行的审美体验。从某种意义说,残缺因素是审美情感发展的动力因素,有了它,主体的审美体验才会变得深刻而持久。为什么残缺会使人产生审美体验呢?
  从审美心理角度讲,残缺美是残缺物在人们心中趋于完美化的心理作用的结果。“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上有一种出自本能的“完形倾向”,总是想将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红楼梦》八十回后程高续本中,黛玉和宝钗悲剧的结局大致符合“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判词的预设。
  B.审美主体感知审美对象获得深刻而持久的审美体验,是由于审美对象处于未完成或已失去的残缺状态。
  C.材料一指出《红楼梦》具有残缺美,材料二则主要且详细阐释了《红楼梦》具有残缺美的原因。
  D.材料三认为程高本后四十回暗含了曹雪芹二十回的一些原笔与原意,这与材料一当中的观点是一致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完整的《红楼梦》,这与人类心理上本能地想将残缺的物体完整化、完善化有关。
  B.高鹗所续的《红楼梦》结局虽然未到苍凉的程度,但仍然比有些续本的大团圆结局更具有艺术价值。
  C.残缺的作品能给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这有助于读者能动地改造或创造审美对象,从而产生新的形象。
  D.“有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红楼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本质上与众人完全不同的林黛玉。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残缺结构是文学无言的意义建构方式,也是文学超越语言表达本身,达到无限的审美境界的途径。
  B.“残缺的艺术”在于它唤起了审美主体的无限想象空间,并由此带来艺术作品的转机和创新的可能。
  C.美的残缺,则是美的中断、美的危机和美的破坏,不能获得更高层次上的情理之中的审美意趣。
  D.《红楼梦》中史湘云的“憨”、香菱的“呆”,可以理解为某种气质上的残缺,如此反而给人以美感。
  4.《红楼梦》第五回“副册”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指明了哪个角色的结局,具有怎样的结局?(4分)
  5.材料三作者能修补复原出《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想念地坛(节选)
  史铁生
  ①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②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③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