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410字。

  广安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期
  初2021级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语  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1~8页)和答题卡两部分。
  2.试题卷第1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它答案标号。试题卷第II部分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狡黠(xiá)     粗糙(cāo)    咀嚼(jiáo)     不求甚解(shèn)
  B.譬如(pì)      羁绊(bàn)     嗔视(chēn)     信手拈来(niān)
  C.伫立(chù)     诡谲(jué)     国殇(shāng)    狂妄自大(wàng)
  D.要诀(jué)     拘泥(ní)    呻吟(yín)    朗朗上口(lǎ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采         舵手          舍身取义        相得益彰
  B.塑象         仓茫          闲情逸致        瞬息万变
  C.寂寥         谚语          穿流不息        质之不理
  D.掂量         顶盛          走投无路        雕梁画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本缩写之后的名著,情节被删减,人物形象也不丰满了,孩子们读起来味同嚼蜡。
  B.执教几十年的李老师退休了,在家享受天伦之乐。
  C.妈妈常常身临其境地为我着想,对我要求严格但不苛刻。
  D.侯万春院长亲自担任重庆火锅制作的大厨,煎炒底料、切煮肉菜、凉拌配菜……一气呵成。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激烈的比赛,使中国队夺得了202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所有项目的冠军。
  B.为了防止风沙不进封闭区,神州十六号的每一层平台都加装了密封设备。
  C.我市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形成了观光农业、绿道休闲、民俗体验、自驾露营等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
  D.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恩施高山雪场是雪友的天堂。”他说,“恩施的冰雪资源得天独厚,我们都格外看好这里的专业氛围。”
  B.谷雨时节,雨下得很从容,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豌豆……等纷纷挂果,它们较着劲,热闹得紧。
  C.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人,带动一群人;一群好人,温暖一座城。
  D.我们是坐火车去,还是走路去?
  6.下列各项中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战国策》是东汉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B.《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讽刺小说,讽刺了沙皇专制统治下以奥楚蔑洛夫为代表的封建卫道士形象。
  C.《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民歌民谣,“雅”是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D.《红楼梦》,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7.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①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②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有感情才能产生意境。
  ③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④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A.③④①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8-10题
  古人这样修房屋
  ①最近,一段故宫修复师修葺脱落墙皮的视频引来了广大网友的一阵热议。让人们感到奇怪的是,修复师在修复墙体的时候,不用水泥,也不用钢筋,而是将一团团普通的麻秆订在墙体上,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②为了能让故宫以它原本的面貌继续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故宫的修复以“不改变文物原状” 为原则,即“修旧如旧”,往墙体上订麻秆的手法就是古人修建故宫时的传统手法,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提高墙体的韧度和连接性,可以有效防止墙体开裂。
  ③其实,木头作为一种建筑材料,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为人们所用。但是,当时没有粘合剂,仅仅用木头和砂石垒成的房屋并不稳固。为了使房屋坚固,智慧的古人发明了用蛤壳烧制而成的灰做加固材料,将之取名为“蜃灰”,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石灰。
  ④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尝试用泥土修建房屋,木头做承重结构。为了将泥土和砂石粘合在一起,人们在泥土中加入切碎的麦秸,然后将加入麦秸的泥土放入大约30厘米×40厘米的木框里,做成一块块的泥砖,并将之称为“三合土”。虽然三合土比蜃灰更加耐用,但它颗粒粗糙,且粘合度有限。
  ⑤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提高房屋墙体的牢固性,三合土的升级版“糯米灰浆”诞生了。糯米灰浆是将燃烧白石灰剩下的残渣和糯米熬成糨糊融合在一一起,再加上杨桃藤汁调匀。由于糯米中支链淀粉的含量非常高,而支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