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840字。

  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5届4月月考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数字化,即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处理等信息技术进行存贮、创作、生产、传播、交易和消费等,是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基于文化数字化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我们擘画了民族文化全景呈现、全民共享和优秀成果享誉世界的美好愿景,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夯实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国家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数字化是不可绕过的有效路径,这也是在文化领域和文化建设上能够抓住信息革命的一次重要机遇。
  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数据超市”“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关键词是实现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提高文化生产力的要害。信息文明条件下,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化环节中,文化数字化是一条便捷的有效路径,是文化艺术生产力快速提高的必然之举,这一点已为国际经验所证实。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我们应该名正言顺地甚至大张旗鼓地提出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创意是生产力的口号。事实上,有了现代化逻辑骨架的文化是真正的生产力,有着现代文明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文化才是生产力的思想观点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才是自在自为的完善的现代学科概念,才能真正为文化自信夯实经济基础、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思想的支撑。
  文化数字化不仅仅是器物层面的革新和技术应用,还要“由器而道”、以技促道诉求一种新思维和原初视野。也就是说,文化数字化不仅在于使文化发展强身健体、形成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健壮骨骼,更在于推动契合时代特点的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的整体跃升。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推动当代文化创新的激发器和策源地,它涵盖了中华文化数据库、国家文化专网、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等领域,意在供给侧发力,激活各类文化资源且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同时还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打通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从而构建起一套由国家主导的文化大数据体系,在文化体系重塑中新被旧所融、旧因新而活,实现彼此所蕴含价值的极大化、“再发现”乃至聚合效应,以文化活力的激发和文化创新意识的增强形成建设文化强国的坚实力量。可见,在文化数字化所形构的原初视野中,文化数据因关联而焕发出整体性的文化力量,从根本上提高了文化生产力水平,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建设文化强国赋能。
  (摘编自范玉刚《以“文化数字化战略”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材料二:
  数字网络下的远程合作,使人们得以互相沟通连接,不同的声音得以释放和传播,数字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多样。加快文化数字化发展,就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个性化精神文化需
  1. 下列关于“文化数字化”的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数字化把文化创意作为核心,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是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的有效路
  径。
  B.文化数字化与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等学科一起,主要为文化强国提供思想
  支撑。
  C.文化数字化可以让文化保持健康而有活力的发展态势,也可以推动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整体
  跃升。
  D.文化数字化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让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形成一体,贯穿于文化建设的
  全过程。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机遇,是推动当代文化创新的激发器。
  B.文化数字化战略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构建的文化大数据体系,以整体性的文化力量,提高了文化
  生产力水平。
  C.文化数字化战略促进了文化产业数字化,反映文化消费市场的消费趋势,对供给端生产的指向具
  有较强的引导性。
  D.文化数字化战略通过文化消费扩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力,增强了文化凝聚
  人心的作用。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化是生产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网络作家村”既提供创作环境,也致力于打通从网络文学创作到数字出版再到IP衍生服务路径,为网络作家创作创造条件。
  B.丝绸服饰制造企业通过设计、生产、运营、营销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了解消费者需求,实
  现了丝绸产品的个性化定制。
  C.故宫《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以“行走的故宫文化”为主题,将传统绘画与数字技术融合,
  对经典画作进行了创意诠释。
  D.西班牙的毕尔巴鄂镇,因著名建筑师设计建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古根汉姆展览馆而激活城市经济,
  成为风靡全世界的旅游胜地。
  4. 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怎样夯实文化强国建设根基的?请结合材料一进行简要概括。(4分)
  5. 请结合材料二对下面的文化现象加以分析。(4分)
  “数字故宫”小程序受到追捧。书画爱好者通过故宫发布的‘故宫名画记’,能看到超高清的清明上河图的细节;建筑爱好者通过‘全景故宫’,可以走进虚拟场景,一个人尽情游览所有建筑……不管是游故宫、逛建筑,还是赏文物、看展览,“数字故宫”小程序都可以“一站式”满足用户需求,让更多国宝“飞入寻常百姓家”,随时随地畅享精彩数字文旅体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耧车
  李锐
  孙子牵着黄牛走在前头,爷爷扶着耧车跟在后头。一个七岁,一个七十岁。随着起伏的脚步,山谷里响起叮当叮当的牛铃声,舒缓,从容,悠远得好像一个神话的开头。
  就像是知道人们要播种了,昨天下了整整一天的春雨。一夜醒来,田野山林忽然平添了许多亮眼的绿色。明艳的太阳把潮湿的山野晒出一层淡淡的雾气,一转眼,薄雾散尽,树丛里跳出耀眼的连翘花,黄灿灿的像火炬,在山坡上东一簇西一簇地燃烧着。布谷鸟的叫声远远地传过来,忽隐忽现,总让人想起哀怨的女人。老福田看着孙子稚嫩的后背,圆圆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