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520字。
2023—2024赣州经开区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卷
说明:1.本卷共五大题,25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在山麓下仰望峰峦,层层梯田错落有致,各具风貌又彼此相连,__②的山岭间,蜿蜒的曲线千__①百态、变化万千,宛如一幅宏伟的艺术杰作。山水与田园融合于一体,让人仿佛行走于画中……登临高处俯瞰,横亘的山岭似一条舞动欲飞的巨龙,刚刚灌水、准备插秧的梯田在和煦阳光的映射下,似片片龙鳞闪耀。
1.(2分)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luán 资 B.luán 姿 C.ruán 姿 D.ruán 枝
2.(2分)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不折不挠 B.和颜悦色 C.惟妙惟肖 D.重峦叠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霜,是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霜降,___________,就是霜气降落的节令。俗话说()“霜降霜降,霜止清明。”这句谚语前半句断句应为“霜、降、霜降”——是说自然界的霜,大概率是从霜降这天开始降落的:到了来年春天清明节,风清景明,气温回暖,就不再下霜了。所以俗话也说:“霜见霜降,霜止清明。”
3.(1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霜,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
B.霜,是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C.霜,是在气温升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之一。
D.霜,在气温升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4.(1分)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5.(2分)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A.顾名思义 B.也不例外 C.难道你认为 D.终于有了结果
6.(2分)楠楠对艳艳说:“我从小琪那儿借了《红星照耀中国》,麻烦你告诉她,后天一定还她。”第二天,艳艳见到了小琪,下列转述得体的一项是()
A.艳艳对小琪说:“楠楠从你这儿借的《红星照耀中国》,后天一定还你。”
B.艳艳对小琪说:“楠楠告诉你,从你这儿借的《红星照耀中国》,后天一定还你。”
C.艳艳对小琪说:“楠楠让我告诉你,从你这儿借的《红星照耀中国》,明天一定还你。”
D.艳艳对小琪说:“楠楠让她告诉你,从你这儿借的《红星照耀中国》,明天一定还你。”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8题。(每小题2分,共4分)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①,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自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中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秋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B.诗歌前两句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结合,有色有声。
C.诗中的“才”、“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说“忙”而读者已能感受到忙的节奏。
D.这首七言绝句语言质朴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8.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9—11题。(10分)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①。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宋史??王安石传》节选)
韩魏公②自枢密副使以资政殿学士知扬州,王荆公初及第为佥判③,每读书至达旦,略假寐,日已高,急上府,多不及盥漱。魏公见荆公少年,疑夜饮放逸。一日,从容谓荆公曰:“君少年,无废书,不可自弃。”荆公不答,退而言曰:“韩公非知我者。”魏公后知荆公之贤。(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九节选)
【注】①都官员外郎:官职,刑部都官司次官。②韩魏公:韩琦,北宋名相。③佥判:官职。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好() (2)略() (3)贤()
10.翻译文中画线词句。(4分)
(1)见者皆服其精妙。
(2)君少年,无废书,不可自弃。
11.请结合选文内容,从两方面简要说说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意境雄浑,被誉为“独绝千古”。
(2)杜甫在《春望》中描写战火连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