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580字。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滋养着所有中国人的心灵,是中国人诗性情怀和精神生活的最普遍基础。在中国艺术世界里,物我之间最原始之关系不是模仿,而是起兴。“兴”既是一切创造力的源头,也是艺术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被替代的东西。古人在舟车劳顿中辗转wēi yí,亦于跋山涉水中收获无数“兴会”。这种兴会,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感物方式。唐诗的吟咏唱和将我们当代人的思与感扩展至千年,将我们带回到中国人诗性心灵的一个个发生现场,带回到一种“兴”的操演之中。历朝历代,无数文人、画家在山水间烟云供养、吟风弄月,他们于此秀丽山河、有情世界间徜徉pái huái,唱和不息。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徜徉(     )    唱和(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wēi yí(     )    pái huái(     )
  【答案】1.     ①. cháng    ②. hè   
  2.     ①. 逶迤    ②. 徘徊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徜徉:cháng yáng,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唱和:chàng hè,1、以原韵律答和他人的诗或词。2、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3、比喻彼此和谐融洽。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wēi yí——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蜿蜒曲折。
  pái huái——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3. 古诗文默写。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边塞特有的秋景,定下慷慨悲凉的基调。
  (2)______________,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4)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的壮志不改:《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文天祥面对生死,取义成仁的抉择。
  【答案】    ①. 塞下秋来风景异    ②. 衡阳雁去无留意    ③. 北风卷地白草折    ④.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⑤. 回首向来萧瑟处    ⑥. 会挽雕弓如满月    ⑦.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⑧. 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塞、衡、雁、辩、萧瑟、雕。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三年的使用,隧道内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和横沟盖板松动。
  B. 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今年年初灌南姑娘王芳撞倒老人后积极救治的事迹。
  C. 连云港的夏季,绿树成行,鲜花盛开,让人感觉到不仅是江苏省重点发展的港城,也是使人心旷神怡的树城、花城。
  D. 奋斗就是每一天都很难,可一年比一年容易;不奋斗就是每一天都很容易,可一年比一年难。因此,人应该奋斗。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成分残缺,应该在句末补充上“的问题”;B项 “津津乐道”和“谈论”意思重复;C项应该把“连云港的夏季”改为“夏季的连云港”。故选D。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综合性学习(9分)
  5. 为响应河南省委提出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九一班开展“我为品牌文化助力”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为更深入地了解“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班委搜集了下列两则材料,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说河南为塑造品牌文化采取的措施。
  材料一 2023世界研学旅游大会定于4月3日在河南洛阳举办。河南研学旅行全面提速,建设“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研学课程体系,与世界研学旅游组织合作,召开世界研学旅游大会。
  材料二 3月21日,在春分这天,“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全国党刊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团走进河南省郑州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黄河文明为根基,以沉浸式戏剧艺术为手法,以独特的“幻城”建筑为载体,从夏商开始,既有河南唐宋时的繁荣,也有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的苦难,打破了历史的空间维度,以人物群像的方式展现了中原文化的广博与兼容并包,通过一种可触、可感的全新艺术形式,把悠久厚重的黄河文化内涵予以再现。
  (2)如今,黄河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已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这次活动中,请你写一段关于黄河的推荐语发在微信朋友圈里,欢迎大家来河南欣赏黄河景观,感受黄河文化。
  (3)如图是中国旅游日标志,图案是印鉴出的一个甲骨文“旅”字形状的变体,颜色为蓝绿色。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为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请你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志愿者的身份,介绍该标志的要素及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
  【答案】(1)①建设研学课程体系,发展研学旅行,与外界加强合作;(围绕研学即可)
  ②利用本土优势和现代科技手段,打破时空限制,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