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460字。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初 四 语 文 试 题
说明:本试题共10页,五个大题,20个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第 Ⅰ 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 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 小题。
《周易》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一箴( ) 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可以说,中华民族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强不息精神史。 自强不息是心无旁wù 地埋头苦干,是(甲) 地拼命硬干,是舍生取义地为民请命,是前仆( )后继地舍身求法……无数的志士仁人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乙) 初心,在历史的迷雾中(丙) 兴国之路,有这样的中华力量在,传承这样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不会是可望而不可jí ( )的梦。
1. 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zhēn 骛 pū 即 B. jiān 骛 pū 及
C. zhēn 鹜 pú 及 D. zhēn 骛 pú 即
2. 文段中(甲) (乙) (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持之以恒 墨守 追求 B. 一意孤行 坚守 追求
C. 一意孤行 墨守 探求 D. 持之以恒 坚守 探求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都到齐了吗,同学们? ”老师们说, “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
B. 《论语十二章》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要背诵下来。
C. 同学们在国庆前,围绕“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这一主题向《淄博日报》的《柳泉》栏目踊跃投稿。
D. 杜甫的诗句“家书抵万金” (《春望》) 、 “好雨知时节” (《春夜喜雨》) 流传至今,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B. “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取得积极成果,是因为顺应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符合沿线国家发展合作现实需求的缘故。
C. 9月 23 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近1亿名左右“数字火炬手”组成的“数字人”与火炬手汪顺共同点燃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
D.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魅力。
5.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谪”与《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意思相似。
B. 写诗不能直抒胸臆, 要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爱,就是借助“鸟”这一形象,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的具体描写来抒发的。
C.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 《羊脂球》等。
D. “学习不是肤浅的了解或知道,而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去思考和求证。”这是并列复句。
6.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人认为, 如今时代步履匆促,诗歌从容姿态与生活节奏之快,难以兼容。
①当“你为什么写诗”这样的问题脱口而出,与其说是对想要探索具体的缘由,不如说是渴望心灵的交流。
②林徽因曾试图解答:或说是要抓紧一种一时闪动的力量,或说是若不知其所以然的,或说是经过若干潜意识的酝酿………
③最终发现难以厘清,她喟叹写诗是“我知道,天知道”。
④但人们还在写诗,为何?
⑤可以说,写诗是对自我的书写,是对日常的反思,也是对远方的凝望,诗歌“为何而起”又“为谁而作”,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
A. ④②③⑤① B. ①④②③⑤ C. ④①⑤②③ D. ①⑤④②③
第Ⅱ卷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
7. 默写填空(8分)
(1) 人们沐日月之辉,也借日月来表情达意。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用“秋草独寻人去后,① ”表达怀古伤今的惆怅伤感;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用“②溪云初起日沉, ”渲染出萧条苍凉的氛围;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吟出“③ ,④ ”,借月亮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以“露从今夜白,⑤ ”表达浓厚的思乡之情;而温庭筠则在《商山早行》中以“⑥ ,人迹板桥霜”渲染了人在旅途悲凉孤寂的氛围。
(2) 君子自强不息之精神述诸笔端,便成就了千古绝唱,激励了无数后来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⑦ ,不以己悲”来表现自己的旷达胸襟;《诗经??大雅??文王》中以“⑧周虽旧邦, ”来表面中华民族自古就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
8. 阅读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3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这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一首诗。题目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 即尾联中的“君”。
B. 首联中“巴山楚水”泛指自己被贬的地方,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此联表达了作者被贬多年的无限辛酸和悲凉之情。
C. 颔联感情深沉,表达了作者在席上听到笛声后对旧友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