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770字。
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检测(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宇宙是什么?天与地的形状是怎样的?古埃及人设想宇宙像一个箱子,稍凹的箱底是大地,箱盖是天,其形状有人说是圆的,有人说是方的。古巴比伦人认为天像个圆罩,地是个圆形平面。天空之上、地面之下全都被水包围着。天空上有一个天窗,天窗打开,就会下雨。太阳每日沿着天穹东升西落,然后又在夜里通过地下管道再回到东边,而天穹本身是不动的。
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也对天地的形状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是观测经验的总结,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在中国古代各种宇宙理论中,盖天说最早始于周代,主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人们看到头顶上的天很高,而四周的天都在远方同大地接触,很像一个圆盖。为什么要设想地是方的呢?这是因为古人不能上天,也不能入地,人们活动的范围,从根本上说是个二维平面,所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比上下两个方向有更重要的意义。《尸子》说“四方上下曰宇”,把四方与上下加以区分,就是这种实际状况的反映。
盖天说认为大地不动,天穹旋转,日月星辰则在天穹之上,随天穹旋转。天穹绕本身的一个极点旋转,就像车牯辘绕轴旋转一样。起初人们以为天顶就是天的中心,后来发现北斗星绕不动的北极星旋转,就认为北极星是天的中心。实际上天穹上这个极是地球自转轴正对的一点,所以成为天体周日视运动的不动的极。
中国最早的盖天说实质上是天拱地平说、天曲地直说。天圆地方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个宇宙模型,能对某些现象作出某种解释,又符合天尊地卑、天动地静的哲学观念,所以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由于最初的盖天说不能解释实际问题,所以天圆地方说就逐步演化为“天地双拱”的学说。新的盖天说主张:“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天地各中高外下。”天穹犹如一个斗笠,大地像一个底朝天倒放着的盘子。《周髀算经》说天穹与大地的中央都比四周高六万里,天与地相距八万里,可见天的曲率与地的曲率相同。这种学说的实质是:天拱地拱,天曲地曲,这在“圆则俱圆”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天地也显得比较和谐了。从平直大地到拱形大地,是古代中国人对大地形状认识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向球形大地观念前进的过渡形态。对拱形大地的认识,在大海中航行时比较容易获得直观印象。许多生活在地中海流域的古希腊罗马的学者都乘船到过埃及,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国天文学家,却很少能横渡重洋,直接获得水面弯曲的印象。
从平面大地到拱形大地,再往前发展,就必然会得出球形大地的结论。“方则俱方,圆则俱圆”,这既定于由和谐性的一个表现,也是宇宙理论本身的逻辑一致性的要求。广义的方,包括平直的意思;广义的圆,包含球形的形状。天与地一圆一方,一是半个球,一是一块平面,这无论如何是不能说服人的。那么出路是“方则俱方”吗?想象方形的天,这同人的直观完全抵触。想象平面的天吗?平天说证明这条道路也很难走得通。因此出路只有一条:沿着“圆则俱圆”的道路前进。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扫清一个思想障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中国古代人们对宇宙有一定 观测经验,但“地是方的”这种认识,却不是观测的直接结果,而是含有主观的设想。
B. 地球自转轴正对着的北极星是天体周日视运动的不动的极,这种现代科学认识却被盖天说描述成天穹绕北极星旋转。
C. “方则俱方”的观点与人的直观相抵触,平天说又难以行得通,因此,对天地的认识也只有“圆则俱圆”一条路可走。
D. 从总趋势上看,在浑盖二家长期的论争中,浑天说占据了优势,这是其阐述以地球为中心的核心理论的必然结果。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埃及、古巴比伦对宇宙的认识与中国古代对宇宙的认识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不同。
B. 作为中国古代宇宙模型,天圆地方说符合天尊地卑的哲学观念,具有一定的哲学思辨色彩。
C. 《周髀算经》能够计算出天与地有八万里的距离,可见当时的数学运算已经非常发达。
D. 张衡以鸡蛋为喻,把天比作鸡子,把地比作蛋黄,把日月星辰比作弹丸,非常形象。
3. 下列各项相关描述与观点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朝民歌《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诗句,能够说明盖天说“天圆如张盖”的观点。
B. 北京 天坛是圆的,而地坛则是方的。这种现象能够证明盖天说“天圆地方”观念的深远影响。
C. 近代诗人华蘅芳“经过赤道知冬暖,渐露青山识地圆”的诗句,可直接印证“圆则俱圆”的原则。
D. 初唐诗人杨炯在《浑天赋》中说:“天如倚盖,地若浮舟。”这两句诗是古代浑天说的形象写照。
4. 结合原文,下列关于浑天说与盖天说相比前进了一大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盖天说是上下二维结构,浑天说是内外三维结构。
B. 盖天说认为天盖地,天是半球;浑天说认为天包地,天球套地球。
C. 盖天说认为大地由直变曲,浑天说认为地球浮在水上。
D. 盖天说认为大地不动,浑天说认为大地运动。
5. 在浑天说理论上 三大困难中,第一和第三存在着明显的逻辑悖论,请分别用三个步骤写出这两个悖论过程。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以地球为中心的核心理论”错,浑天说的核心理论是“球中套球”,文章最后说浑天说“有地心说的味道”,不能表述为浑天说“以地球为中心的核心理论”;另外,浑天说占优势是因为“它同天象观测较为一致”。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回忆
巴金
回忆折磨我。我好像又回到去年春天里了……
在上海闸北的宝山路上有我平日称作“家”的地方。然而一个多月来,我就不能够回到那里去了。许多穿制服的人阻拦着我,每一条通到闸北的路都被铁丝网拦住。我冒险地奔走许多次,始终找不着一个机会回到我那个“家”,回到我在一个凄清的夜里分别了的那个“家”。
我一个人带着一本书离开了微雨中的上海,那时宝山路上只有寂寞和寒冷。等到十多天以后我从南京回来时,就只能够看见闸北的火光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