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570字。

  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调研检测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座位号、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请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严格按题号所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破损,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1~7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语文学习既是一种漫长的修行,又是一次快乐的旅行。2023年金秋九月,我们收拾行囊又一次快乐出发,在语文的浩瀚天地里一路采撷,一路收获,一路流连!
  在冰封的北国雪世界里,我们品味她另一番妖娆;再与娉婷、鲜妍的人间四月天撞个满怀,倾听那梁间爱的呢喃细语;望浅浅海峡,触动内心的乡愁……点点诗意,片片诗情,燃烧着我们精神旷野里的篝火,奏响了我们平淡人生里的乐章。
  梁启超先生告诉我们: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凡做一件事,要趋之若鹜,对职业不敬,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毕淑敏也认为要想儒养精神的三间小屋,就不要轻觑了事业的作用。读《论教养》,我们认识到:优雅的风度,不是忸怩作态、它是一种自我修养,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
  读书,让我们认识了那个不屑置辩的孔乙己,认识了那个变来变去的奥楚蔑洛夫,也认识了因中举喜极而疯的范进和思贤如渴的刘玄德……
  读书,我们的生命之光得以绽放,我们的宽阔襟怀得以延展,我们的人格魅力得以荡开……让我们沉下心来好好读书吧!
  1.(2分)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娉(pīng) B.喃(nán) C.觑(qǜ) D.怩(ní)
  2.(2分)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浩瀚 B.儒养 C.鲜妍 D.不屑置辩
  3.(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妖娆 B.亵渎 C.趋之若鹜 D.思贤如渴
  4.(3分)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新潮。汉服社群逐渐从小众迈向大众,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图腾;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走出了曲高和寡的音乐厅,登上了弹幕视频网站的播放热榜;在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中,传统文化为原创者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那些从传统文化之中嬗变、脱胎而成的文化作品,备受青少年群体的追捧和喜爱。传统文化的“再流行”、现在已经近乎“完成时”。但与此同时,______。对此,每一个身处潮流之中的人,尤其是那些对传统文化抱有真切热情的年轻人,都应当有更深刻的体悟与思考。我们乐见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也期待这股潮流能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同时也要警惕其成为资本操纵下的“消费狂欢”。
  A.这股潮流将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却依然是一个“过去完成时”的问题。
  B.这股潮流将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却依然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问题。
  C.这股潮流将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却依然是一个“将来进行时”的问题。
  D.这股潮流将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却依然是一个“现在完成时”的问题。
  5.(3分)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他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植树的牧羊人》。
  B.《周总理,你在哪里》作者是当代作家、诗人柯岩。诗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深情呼告。直抒胸臆,思念之情喷涌而出。
  C.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指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D.《海燕》是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结尾部分,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6.(10分)默写(请用正楷书写)。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4)_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5)斯人虽远,还传人生真谛:面对亲人远隔,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祝福天下所有不能团圆的人们,即使身处异地,也有共赏一轮明月的幸福;前路多艰,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道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历众多坎坷之后,刘禹锡的诗歌中依然是哲思中透露出豁达昂扬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3分)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今天的中国,梦想接连实现,充满生机活力,赓续民族精神,紧密联系世界。这一年,我们一起见证,“天宫”遥祝苍穹,“神州”飞渡星海,不断续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