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9020字。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4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龙在十二生肖中居第五位,与十二地支“辰”同序,故又被称为辰龙。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有学者认为其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
在中国原始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图腾崇拜产生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都证明了在中国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代,图腾崇拜风靡于生活在这块古老大地上的各个部落,其种类可谓包罗万象,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人们联系的逐渐加强和征服战争的频繁发生,有的部落壮大了,其图腾崇拜也随着他们的征服足迹而扩散四方;有的部落失败了,其氏族旗帜也随着他们的失利而黯然降落。有时候被征服者的图腾会作为征服者的战利品附属于征服者的图腾,成为征服者氏族强大标志的一部分。中国龙的产生与发展就证明了洪荒时代这一变迁过程。
据宋代罗愿在《尔雅翼》中的描述,龙是我们的先祖们由蛇、鳄、鱼、猪、马、牛等动物,和风云、雷电、虹霓等自然现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具有通天善变、喜水好飞、灵异吉祥、兆祸示威等神性的一种非凡的灵物。闻一多先生在《神话与诗•伏羲考》一书中说:“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种蛇的名字便叫‘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图腾的鼎盛时代是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一时期,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一些氏族部落联合起来形成部落联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率领部落发展生产,对外征战,这些部落联盟首领就是这一时代的英雄人物。后世演绎了许多关于这些英雄人物的神话传说,而在神话传说中,这些英雄人物绝大多数都与龙联系在一起。
在神话传说中,伏羲和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类始祖,也是百龙之祖。史书上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汉武梁祠石室画像中的伏羲和女娲都是上体人形,下肢蛇躯,具有原始神话亦人亦兽的特点,也具有龙图腾主体蛇躯的特征。至于中华多民族神话传说中共同塑造的英雄人物盘古氏,不仅完全具备了龙的形象,而且初步拥有了龙的威力,《广博物志》引徐整的《五运历年纪》这样描写道:“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这位龙首蛇身的神话巨人既是开天辟地的英雄,也是世界万物之祖。
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就是在这种氏族战争与部族融合的历史背景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最后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共有图腾,这一历程也展示了龙行天下、奋发图强、兼容并包、协和万邦的主体精神。
(节选自《半月选读•图腾崇拜与神话之龙》,有删节)
材料二:
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中说: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都证明了图腾产生于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代。
B. 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盘古氏,是百龙之祖,不仅完全具备了龙的形象,而且初步拥有了龙的威力。
C. 有学者认为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D. 作为一种被崇拜的图腾,除具有图腾的一般特征外,龙还具有其自身的三个特点。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龙的产生与发展印证了中国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B. 闻一多认为龙是一种虚拟的生物,龙图腾是在蛇图腾基础上糅合而形成的。
C. 有的学者认为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D. 古代人们依赖于农业,龙就被赋予水神的内涵,说明图腾崇拜与人们的农业生产关系密切。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等词语的意义都取自龙是吉祥瑞兽。
B. “神龙助禹治水”“义龙解人间干旱之苦”等传说。
C. 古人以“龙生九子不成龙”比喻同胞兄弟品质各不相同。
D. 传说中的伏羲、女娲,皆龙身或蛇身人首,亦称“龙祖”。
4. 有学者质疑龙图腾说,文中提出了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4分)
5. 中国人为何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请根据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能力。
A.“图腾产生于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代”错,原文“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都证明了在中国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代,图腾崇拜风靡于生活在这块古老大地上的各个部落,其种类可谓包罗万象”,可见这个时代只是图腾崇拜风靡,而不是图腾产生于这个时代。并且“图腾”不等同于“图腾崇拜”。
B.“英雄人物盘古氏,是百龙之祖”错,原文“伏羲和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类始祖,也是百龙之祖”。
D.“龙还具有其自身的三个特点”错,原文“作为一种被崇拜的图腾,除具有图腾的一般特征外,龙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龙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三个飞跃”,可见文中说的是三个飞跃,并没有说龙具有自身的三个特点。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麦粒金
吴昌勇
①节气的语言和春风,春雨,春雷一个腔调,沿着河沟、川道和山冈,一声接一声地把草木唤醒。裹着雪花的被子酣睡了一冬的小麦,朦胧地睁开眼,迎着春光大口呼吸。麦田的耳语是枝头鸟雀啁啾,是淙淙溪流里稀疏的蛙鸣,是老农蹲在田坎上磕打烟袋锅的闷响。
②还未至雨水,囤在浅山麦田里的积雪开始消融,这些开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