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8660字。

  高2021级高三下学期语文三诊热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书体小说指由民间说书孕育而成的白话小说。说书体小说在语言、情节、人物、场景描写方面经常会出现不少雷同或因袭的现象,如它们描写战将或武士的装束、披挂、坐骑,以及交战的方式,甚至连交战的回数等,都是程式化的;而渲染打斗的诗词韵语也是程式化的。对此,一些评论者嘲笑说:“每遇到伏兵处,便是一炮声响、一彪军出,文法旧矣。”(《三国演义》第99回毛宗岗评语)诸如此类,显然都是以文人书面创作的眼光来审视、评论说书体小说叙事的套路化现象,貌似言之有据,实则郢书燕说、似是而非。
  说书体小说是在民间说书基础上形成的,虽然故事雷同化、情节模式化现象比较普遍,但由于它们擅长用旧套子来装新故事,并且善于在故事情节的传奇化、趣味化、地域化等方面做文章,所以即使模式相近,也照样能翻新出奇,引人入胜。因此,对于说书体小说,我们不宜用文人书面文学创作的标准,批评它们陈陈相因、缺乏新意,而应充分了解说书体小说这样的口头文学在叙事模式、情节建构、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创编特点。
  评判说书体小说叙事水平的高低,不在于其故事情节是否新颖、独创,而在于其是否能从民众的生活、情感与愿望出发去推陈出新,引人入胜。所以上述所谓套路化叙事,其实正是说书体小说突出的本色。从民间说书的角度看,一个说书艺人,如果要演说战争场景,那么首先就得掌握一定数量的情节套路和叫座的故事关目,同时还要记诵足够的韵文套语(如各种人物赞、盔甲赞、兵器赞、战阵赞、景物赞等),这样才能根据人物、场景的变换和情节的发展,随时调用,并加以拆改或替换,现场演说也才能得心应手。实际上,像《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如果叙事不采用人们熟悉和喜爱的母题或套路,很可能就不会产生那么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了。
  说书体小说在情节建构上常常表现出一种缀段性和直线化的特点。其实,这也与民间说书密切相关。因为说书人一张嘴不能说两家话,人多了,事件的头绪复杂了,不仅说书人自己会顾此失彼,听书人也会晕头转向。艺人常说“大书一条筋”“一条线,头不断”,强调的就是情节结构的直线性特点。因此,说书体小说一般都以主要正面人物的命运线为主线,把围绕着主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书体小说是从民间说书发展而来的,评论时用文人书面创作的眼光来审视它是不合适的。
  B. 说书体小说在语言、情节、人物、场景描写等方面存在雷同或因袭,这让其呈现出程式化特征。
  C. 说书体小说的作者在创作时往往会采用人们熟悉和喜爱的叙事模式,这是出于吸引观众的需要。
  D. 说书体小说以主要人物的命运为“线”、以次要人物的命运为“珠”,从而构成“金线串珠”式结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提出一些评论者对说书体小说的批评,接着从说书体小说套路化叙事的起源入手进行反驳。
  B. 文章整体采用并列结构,从说书体小说的叙事模式、情节建构、人物塑造等三方面介绍说书体小说。
  C. 文章从《水浒传》《西游记》等知名作品出发,运用假设论证,论证了说书体小说叙事模式的合理性。
  D. 文章用“大书一条筋”形象地说明了说书体小说在情节建构上的直线性特点,这样表达通俗易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一般文人创作的视角看,说书体小说存在套路化叙事的问题,但套路化叙事正是其特点及优点。
  B. 说书艺人演说战争场景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套路语言,如演说盔甲赞、兵器赞等内容时一般无二。
  C. 说书体小说不注重情节 新奇独特而注重听众们的生活、情感和愿望,所以才会看起来缺乏新意。
  D. 说书体小说人物的塑造注重贴合民众,善用夸大化等手法,不太考虑人物的历史真实或个性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至迟在公元前一千四五百年,中国建筑就已形成独特的系统。在个别建筑物的结构上,它是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即台基、屋身和屋顶。台基多用砖石砌成,但亦偶用木构。屋身立在台基之上,先立木柱,柱上安置梁和枋以承屋顶。屋顶多覆以瓦,但最初是用茅葺的。在较大较重要的建筑物中,柱与梁相交接处多以斗拱为过渡部分。屋身的立柱及梁枋构成房屋的骨架,承托上面的重量;柱与柱之间,可按需要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