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题,约14170字。

  2024高一(下)期中 语    文
  2024 年 4 月
  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50 分
  命题人:语文组全体教师
  一、默写。请按照要求填写诗文原句。(1—2 小题必答,第 3 题选六处作答。每空 1 分。共 10 分)
  1.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道:“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 中的“                  ,                   ”,即借此典故表达出了亡国之恨。
  2. 《 子 路 、 曾 皙 、 冉 有 、 公 西 华 侍 坐 》 中 , 子 路 自 信 认 为 一 个 夹 在 大 国 之 间 的 国 家 , 在  “                 ,                  ”的情况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完成“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的目标。
  3.以下句子出自《论语》,请任选其中六个填写。
  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②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字取自《论语 •学而》:“君子务本,                   。 ”(提示:挂在二层中 厅的一幅书法作品)
  ③子曰:“                ,鲜矣仁。 ”
  ④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然后君子。 ”
  ⑤子曰:“其身正,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⑥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                 。”
  ⑦子曰:“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
  ⑧贤哉,回也!一箪食,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⑨子曰:“志于道                 ,依于仁,游于艺。 ”
  ⑩《论语》十二章中“                 ”是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的要求,他认为君子做事 要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文章,回答 4-5 题。(9 分)
  经典的意义(节选) 杨国荣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论语》中的“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 ”体现了春秋  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  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经典不仅有超越  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  富的组成部分。中外经典,概莫能外。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  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的文化
  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  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  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