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440字。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3题,14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甲】我们在学习中尽可能地避免走弯路,汲取经验,助已成功;在生活中也应尽可能地避开(fán suǒ)坎坷,把握方向,扬帆直航;在工作中也应尽量减少懈怠,构筑和谐,让生命呈现五光十色。
  【乙】人生就像一条河流,快乐和悲伤的交织,才能流出蜿蜒曲折的河岸﹔人生犹如一幅画卷,冷色和暖色的配合,才能展现妖娆多姿的意境;人生就如一支乐曲,快慢缓急的变幻,才能涤荡出(zhèn hàn)人心的音符。
  (1)给上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
  ①懈怠     ②曲折
  (2)根据上面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fán suǒ)   ②(zhèn hàn)
  (3)按照文段乙中的句子形式,围绕“人生”这个话题再仿写一个句子。(2分)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施舍不倦,求善不厌”,这是刻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里的美好品质。然而,如何把乐善好施的关爱更好地送达受助者,                 (考查/考验)着施助者的智慧。在提供帮助的同时,注重呵护受助者的尊严、保护受助者的隐私,这样的爱心善举更暖心。人生之路漫漫,每个人都有可能陷入困境。很多伸手求助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纠结与犹豫,是现实压力下不得不暂时放下的面子与尊严。拉起陷入泥潭的人而不问他姓甚名谁,扶起跌倒在地的人而不                 (追究、探究)他摔跤的原因,这种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彰显着整个社会的文明水位。(甲)让尊重、平等成为慈善救助的一部分,(乙)能鼓励更多人在遇到困难时敢于寻求帮助,在摆脱困境后乐于接力传递爱心。
  (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2)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虽然 但是   B.无论 都   C.只有 才   D.尽管 还
  3、阅读下面这则倡议书,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文明健康上网”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为倡导健康上网,杜绝不文明行为不在中学生身上发生,特提出如下倡议:
  1.依法上网,严格自律。自觉约束和规范网络行为,讲诚信,不信谣,不传谣,远离网络欺诈、网络暴力,提升网络素养。
  2.安全上网,明辨是非。不访问未知网站,不轻易在网上透露个人隐私和重要身份信息,发现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要及时举报。
  3.文明上网,自尊自爱。传播正能量,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净化网络环境,不浏览不健康文字和图片。
  让我们信守倡议,严格要求自己,文明上网,共同做网络文明传播者。
  2024年4月15日
  光明中学
  (1)上面的“倡议书”中有两处格式上的错误,找出来并改正。(2分)
  ①                 ②                 (2)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修改意见:                
  第二部分 (4-20题,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8分)
  4、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
  历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文字展现四季之美,以此来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杜甫《春望》中的“(1)                 ,                 ”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郦道元《三峡》中的“(2)至于                 ,                 ”从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3)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听觉、视觉角度生动写出秋风来势猛,以及茅草随风卷起的情态和秋风的强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4)                 ,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花喻雪,表现边塞冬季奇异风光。
  (二)古代诗歌阅读(5分)
  5.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添浓厚的爱国氛围,冀荣中学开展了以“我爱我的祖国”为
  主题的板报展示活动,下面诗句分别摘自不同班级的板报,请认真阅读,并回答后面
  的问题。(5分)
  甲: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乙: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李白《幽州胡马客歌》)
  丙: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丁: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1)解释甲诗句中“丹心”的意思。(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诗句中写“关西不见春杨柳”的用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和丁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10题。(14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①,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②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③!
  (节选自《贞观政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