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4800字。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二十四节气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上古时代,围绕太阳、地球、月球等星象运动位置、轨迹的相对变化,古人通过对阴阳两气变化的细致观察与深入研究,总结出中华历法,并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时间哲学和生命哲学。中国文化的宇宙观讲究阴阳两气,讲究它们的变化、它们的平衡、它们的和谐。“气”与“阴阳”,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概念。贯穿二十四节气的主线,正是阴阳两气的变化。
  要充分了解中国文化“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特点,二十四节气可以说是最好的入口。而要真正把握二十四节气所饱含的中国智慧,非得进入七十二候的肌理不可。五天一候,一候一变,三候为一节气,六节气为一季,四季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这其中,有亘古不变的宇宙天象,有应时而变的物候现象,有自然万物的交叠更替,宏大与精微极其奇妙地交融在一起,展现出天地之气和生命万物的规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对一个又一个的5天不以为意,其实在这5天时间里,天地之气变化巨大。所以在体验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时候,就是要走在泥土地里“接地气”,感受阴阳两气的变化。
  大寒节气走在北京郊区大地,突然一下觉得脚底的土开始有点变软,这是在阴气最盛之时,地底下的阳气开始冒出来,和空中的阴气进行平衡。随着立春的到来,太阳黄经至315度,会感受到阳气渐渐过了脚踝,草慢慢复苏。随着阳气过了小腿,春分节气草就绿了;阳气到了腰间,冬衣也就脱掉了,这是春天的景象。当到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时,北京的牡丹仙子又回人间怒放。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循着阴阳两气变化而形成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与中国古代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生物学、中医学、哲学、民俗、宗教、道德伦理的关系密不可分,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在传统农耕时代发挥了指引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天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我们日用而不觉的许多价值观念都蕴含其中。当我们深入每一个节气、每一个候的更替之中,细致触摸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永恒魅力,以新的文化使命来思考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新价值时,就会领悟到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所蕴含的宇宙观、世界观、生命观。这对于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启示,应当成为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内容。超然客公众号
  我们从每一个节气和物候现象都可以得出关于“天、地、人”的感悟。比如芒种节气,太阳到达黄经75度。芒种节气的15天里,初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这三个物候,一个是螳螂,另两个是小鸟,都是小动物,其在此时所呈现的生命状态均和阴气的初生有关。芒种节气为仲夏,阳气渐至极,阴气也悄悄地滋生,螳螂是喜阴之物,所以上年深秋产的卵破壳生出小螳螂,此为初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鵙即是伯劳鸟,也喜阴,开始出现在枝头,感阴而鸣。到了三候反舌无声,反舌鸟专门学别的鸟儿鸣叫,叫得特别好听,这时却沉默了,因为它喜阳,觉到阴气的出现就不叫了。从这三个物候现象里,我们时刻可以观察到阴阳两气变化里边所产生的生命感,追求阴阳两气的平衡,追求万物的平等,强者向弱者倾斜,不管是在谷雨盛放的牡丹,还是在大雪节气顽强挺出小芽的荔草,都是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而农人在芒种节气的状态则是“三忙”,忙着收、忙着种、忙着管。北方收麦子,南方种水稻,田间还有一些农作物需要管理,“三夏三忙”是一年里最忙的一个景象。“三忙”是遵循天道而为,农人不能不抓紧时间,并且是分秒必争,不然就没有收成。   
  此时我们从中就会有所感悟。比如说一个人的人生,一寸光阴一寸金,耽误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下什么样的果子。种上以后,还要勤管理,除草,施肥。人生亦如此,我们需要学习好的思想,就跟施肥一样;要把我们的缺点改掉,也跟除草一样,其实人生也是一门管理学。
  那么种下什么样的文化基因,也会结什么样的文化果实。真正的优秀文化要提倡去掉“我”字,去掉与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相冲突的偏狭与执念。以此观之,我们更加自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利他精神。中国本土的道家文化,提倡走进大自然,从天地造化中感悟“忘我”;中国佛学经典,讲究“无我”的精神境界:儒家文化,更是明确告诉人们要克制贪念,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义”“四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引导我们,教我们应该怎么样做人,怎么样管理自己。种下善因,才能收获善果。所以,从芒种节气的三个物候里,我们感悟阴阳两气平衡的宇宙观,从“三夏三忙”的生命管理中,悟道人类在求得快乐与幸福的同时,要遵循天道,习得真、善、美。
  (摘编自徐冬冬《以艺术的形式开掘中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节气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既是星象运动的变化体现,也是时间哲学的思考。
  B.若对阴阳两气变化、平衡等规律无从了解,那么对中国文化和二十四节气研究就难切入。
  C.第二段中的“不以为意”指人们对日复一日的生活习以为常而忽略了天地万物变化脉络。
  D.二十四节气文化意蕴摒弃了个人私念、偏执与狭隘,能够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价值内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不仅对农业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与中国人的民俗文化、宗教伦理等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B.大寒时阴气最盛,而阳气也开始复苏,冰冻的土地可能会有些许变软的感觉,这种感觉正是阴阳两气变化的外在反映。
  C.阴阳两气变化产生的生命感并不能直接让人感受到,它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初候螳螂生、伯劳感阴而鸣等物候才能体会。
  D.芒种时,北方收麦而南方种稻,农人们忙种忙收,这既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阴阳平衡宇宙观的具体体现。
  3.下列最能体现“二十四节气能指引农人农业生产”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B.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C.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徐立京创作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从生命观的角度展现了节气的宏达与精细,请简要说明材料中二十四节气蕴含的“生命观”。(4分)
  5.小满是芒种前一个节气,“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小得盈满乃阳气极致所使然,阳气极,火气旺。小满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结合全文,请从阴阳角度分析出现“小满三候”现象的原因,以及有“小满”而未有“大满”的智慧。(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戏迷
  刘建超
  老街人爱听戏,老街人也懂戏。街角旮旯,花园广场,只要支起家什,拉起弦子,就会有人聚在一起,开心不开心都要唱上一段。老街人懂戏,一般的戏班子不敢来老街演出。你的名气不大没关系,只要卖力尽心,老街人也会叫好。你的名气再大,敷衍了事,老街人会把你懒散奸猾不尽力之处宣扬得人人皆知,任你满大街的敲锣打鼓油妆重彩地宣传,老街人就是不买账。①据说,当年最红火的常香玉剧团和杨兰春剧团来老街演出,也是格外的小心和卖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