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870字。
2024襄州区九中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练习。(4分)
中国拥有“两弹一星”是家谕户晓的事实,但“两弹元勋”邓稼先却鲜( )为人知。同样,人们都知闻一多是一个反抗独裁,争取民主,A气冲斗( )牛的战士,却对他新诗的B奠定人的身份知之甚少。对鲁迅,人们更多地认为他是一个对敌人C深恶痛绝的斗士,却不知他俯首甘为儒子牛,还有心细如发的柔情。大多数人眼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中的孙权是个勇毅果绝的君主,哪里知道他还D至死不懈地“常读书”,文采风流一样不弱于人……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所知太多,世界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人生远比它表面表现得丰富。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
鲜( )为人知 气冲斗牛( )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在横线上。(1分)
改成 改成
(3)划线的四个词语有一个使用有误,请将序号写在后面。( )(2分)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直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渐渐散去,每个人脸上都露出格外灿烂的笑容。”一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副词。
B.《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了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C.“醉驾司机文化程度与守法自觉性、安全意识不成正比。来自武汉交管部门的数据显示,醉驾司机主要是高学历者、中等收入人群和行政事业单位及国企人员。”这句话没有语病。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部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3.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 ⑤②③①④ B. ④③②①⑤ C. ⑤①③②④ D. ①②④⑤③
4.诗文默写(7分)
①《木兰诗》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②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③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④《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深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 。
⑤《春夜洛城闻笛》中直抒发诗人思乡情的诗句是: , 。
二、探究与交流(8分)
5.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
6. (1)请写出两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2分)
(2)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两个以“爱国”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拟出活动名称。(2分)
示例:爱国人物故事会
①
②
(3)材料探究(2分)
材料一:屈原上下求索,以死明志;岳飞精忠报国,收复河山;文天样拒绝高官,宁死不屈;林则徐虎门销烟,壮我国威;谭嗣同横刀问天,变法救国……上下五千年,爱国主义精神凝聚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向前发展。
材料二:李大钊为实现中国人民幸福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就义,方志敏为了捍卫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视死如归,董存瑞为了新中国舍命炸碉堡,黄继光为了保家卫国舍身堵枪眼……新民主主义革命波澜壮阔,爱国主义思想激励无数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才有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材料三:当代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蒸蒸日上,伟大祖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