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010字。
姓名______ 座位号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亳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的阅读广度和深度上,而在所有的阅读中,对经典的阅读应该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对当代青少年而言。
在网络异常发达,手机普遍使用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上、手机里信息呈海量发散的状态,花样翻新的信息推送,既切割了人们的时间,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同时也窄化、矮化了人们的视野和价值理念。越来越碎片化、演绎化的信息传播,越来越浅薄、直接、偏激的观点表达,并不能够丰富接受者的思想,开阔接受者的胸襟,这种情形几乎不分年龄和社会阶层,已经弥漫式地成为人们的主体生活内容。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和手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很容易让人们的关注度随时发生分散,随时可能游走和迷失,从而以学习的理由进入,却很快坠入网络信息和手机游戏的迷茫之中。王蒙先生曾说,如果上网搜索《红楼梦》,会发现推送的都是视频和剧情内容,搜索《三国演义》,推送的大都是网络游戏。“四大名著”的文学语言魅力,传统文化知识,以及曲折、精妙的故事情节,却被忽略了。杰出作家的匠心独运和艺术创造无法真正被欣赏。在此情形下,更应大力倡导在青少年中开展经典阅读,让青少年真正回到书本上来。
中小学生“双减”已经成为一种现实,那些被腾挪出来的时间究竟如何支配,也必须要做好引导工作。这其中,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阅读习惯,鼓励他们多去逛书店,多进图书馆,尽可能多地远离手机,而做到手不释卷是题中应有之义。对知识的渴望,对读书的热爱,从经典中获得的共鸣,经典带给自己的思想启迪、精神力量、艺术美感,成为很多人记忆中最宝贵的内容。事实上,对经典的阅读从来都不会对学生的学业造成耽误,反而会促进青少年打通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增进他们对获取知识的热望。
经典中所拥有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其宏阔、正大的气象,只有通过对原著的阅读和理解才能真正感受得到。经典作家自身的人生历程、创作出发点,也都应成为人们了解、理解作品的必要途径。以鲁迅为例,即使在网络时代,鲁迅的热度也从未减弱,甚至被一些人视为“网红”。在一定意义上,这种传播有助于保持鲁迅的社会影响力。但不可否认,八卦鲁迅、庸俗化鲁迅,通过虚假编造曲解、误解鲁迅的现象时有所见。青年鲁迅树立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志向,为拯救国民精神觉醒而呐喊奔走的创作实践,在当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当中或多或少被遮蔽了。强化鲁迅不宽恕、刻薄的形象,演绎鲁迅好玩的轶事,限制了人们对他作为现代以来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的认知。
(摘编自阎晶明《让阅读经典成为青少年日常》)
材料二
凡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耐得住咀嚼、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经典为什么耐读?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里面特别强调“陌生性”,书有陌生感,才会引起读者好奇,具有吸引力。从陌生性的角度分析,经典的耐读性反映在三个方面。
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是独一无二、无须重写的书。鲁迅被看作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今时代,信息数量巨大,推送形式多样,但与此同时,信息传播也越来越碎片化、演绎化。
B.网上推送的《红楼梦》视频和《三国演义》游戏,难以体现原著作家的匠心独运和艺术创造。
C.鲁迅在网络时代热度不减,虽有助于保持他的社会影响力,但更多的是对他的曲解甚至误解。
D.哈罗德•布鲁姆认为,经典之所以耐读,主要是因为它具有“陌生性”,能够引发读者好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网络和手机,关注度易游走和迷失,结果可能事与愿违。
B.只有阅读和理解原著,读者方能真正感受到经典中拥有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C.看到阿Q往往就想起身边的某某人,这是因为阿Q的形象极为独特,独一无二。
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经典阅读问题,但二者论述重心与写作目的并不相同。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卡尔维诺说:经典是“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B.某出版社出炉了一个“死活读不下去前10名作品排行榜”,《红楼梦》高居榜首。
C.通过阅读经典,我们获得的,是自我的延展,对人性的体悟,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D.马一浮称“六经”为中国文化的最高的特殊的形态,熊十力说“六经”是现代人做人和立国的基本精神依据。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为什么说“在所有的阅读中,对经典的阅读应该是最重要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白煤 刘庆邦
大雪下够三天,停了。月亮出来了,大半个月亮被疾走的薄云擦了一遍又一遍,发出钢一样的清辉。月光投在雪地上,又反映在空中,矿区各处都白晃晃的。
下雪天长路是不怕的。长路是采煤工,也是新郎官。
为来矿探亲的妻子们搭建的临时家属房里,有他们的一间小屋。小屋里有床,床上是新褥新被。屋角有煤炉,炉火熊熊燃烧。冰雪寒气别打算入侵到他们这里。更主要的,屋里有新娘子。新娘子生得像一只雏鹅,手脸各处都白白胖胖。新娘子的小名叫“想”,长路最爱唤她的小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