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290字。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宇宙何处觅知音
  ①1977年,“旅行者”探测器的升空,标志着人类第一次探索太阳系外的字宙文明的开始。在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主持下,“旅行者”搭载了两张镀金唱片,里头储存了地球想传递给宇宙的星际信息:118张描绘地球文明的照片、近90分钟世界各地的音乐、一部关于进化历史的音频。这两张特殊的“星际唱片”承载了人类探索外星文明、进行星际交流的渴望。
  ②对有过“郑和下西洋”历史的中国人来说,这种走出闭关锁国、探索世界的想法,也许并不陌生。但令国人更好奇的,或许是这张“星际唱片”里头的“中国元素”。在照片部分,两种“中国形象”受到关注,一是“中国人的晚宴”,一是“中国的长城”,凸显了中国的“日常”和“奇迹”。最后,是重中之重的音乐部分。“星际唱片”收录的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中国古琴曲《流水》,是唱片中单曲片段时长最长的音乐。它与唱片中最后一首音乐——贝多芬《第13弦乐四重奏》的第五乐章“短歌”,代表了地球想让宇宙聆听的人类音乐。古琴是中国五千年音乐历史的象征,而“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暗合了人类摆脱孤独、追求知己的期望。更重要的是,一曲《流水》,如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叹,“面对奔流的江河或者任何自然界的奇观,人们会由衷地敬畏许许多多人类无法了解的奥秘”。
  ③面对浩瀚无垠的未知宇宙,人类自然会心生“敬畏”,有时难免会萌生对星际探索的犹疑和抗拒。实际上,正如贝多芬《第13弦乐四重奏》所传达出的悲伤与希望共存的复杂感受一样,人类对星际探索尤其是主动与外星文明的接触也莫衷一是。其中的反对意见,因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中“黑暗森林法则”而尽人皆知。而科学界更大的反对声音则来自大名鼎鼎的斯蒂芬•霍金。2010年,在纪录片《与史蒂芬•霍金一起走进宇宙》中,霍金警告,人类与外星智慧生命交流可能“风险太大”。“我们只需审视自己,就会发现智慧生命可能会发展成我们不想遇到的东西”;“我想象他们可能存在于巨大的飞船中……已经耗尽了他们家乡星球上的所有资源。这些先进的外星人可能会成为游牧民族,寻求征服和殖民他们能够到达的任何星球。”霍金表示,星际掠食者的袭击只是寻找地球以外智慧生命的令人沮丧的可能性之一。另一种可能性是,智力本身可能对生命有害。霍金指出,人类通过制造核弹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将自己置于毁灭的边缘。“如果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智慧外星人,那么他们可能不会持续太久。也许他们在发现E=mc3后不久就引爆了自己。如果文明需要数十亿年的时间来进化,然后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那么遗憾的是我们几乎没有机会听到他们的消息。”2018年,在临终前的一部纪录片《斯蒂芬•霍金最钟爱的地方》中,霍金再次强调:“有一天,我们可能会收到来自这样一颗行星的信号,但我们应该警惕是否作出回应。遇到先进文明就像美国土著遇到哥伦布一样,结果可不太好。发现智慧生命将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它迫使我们改变。我们必须放弃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想法,开始以更多的同情和谦卑行事。”   
  ④这种对外星人的态度,在科幻电影中展现无遗。1996年,罗兰•艾默里奇执导了电影《独立日》,讲述了科学家和陆战队航空兵上尉史蒂芬希尔合作为人类的命运奋斗,从而阻止外星人入侵,捍卫地球的故事。随后,吕克•贝松执导了电影《第五元素》,塑造了积极反抗邪恶力量并派出“第五元素”来拯救地球的外星善良势力。可见,在地球人心目中,外星人向来就是“天使与魔鬼”的混合物。正如更高的技术文明并不等于更高的道德文明,所谓“远方的文明朋友”,谁说不会是“门口的野蛮人”?
  ⑤实际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旅行者”探测器搭载的镀金唱片,储存了地球想传递给宇宙的照片、音乐等星际信息,借此表达了人类探索外星文明、进行星际交流的渴望。   
  B.“星际唱片”中的照片部分,体现了“中国元素”,其中“中国人的晚宴”和“中国的长城”,突显了中国的“日常”和“奇迹”。
  C.“星际唱片”收录的古琴曲《流水》,是中国五千年音乐历史的象征,而“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契合了人类摆脱孤独、追求知己的期望。
  D.正如贝多芬《第13弦乐四重奏》所传达出的希望与悲伤共存的复杂感受一样,人类对星际探索尤其是主动与外星文明的接触也没有一致的看法。
  2.根据原文第3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霍金认为资源的枯竭与耗尽,可能会导致外星智慧生命成为星际掠食者,开启对其它他们能够到达的星球的征服与殖民之路。
  B.纪录片《斯蒂芬•霍金最钟爱的地方》中,霍金通过类比的方式,强调如果收到外星信号,我们应当对是否作出回应保持警惕。
  C.霍金认为寻找外星文明恐怕不会有好的结果,其中一个原因是,外星智慧生命因文明程度过高,已将自己置于毁灭的边缘。
  D.虽然霍金对星际探索持反对意见,但他也看到了发现外星智慧生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人类自我反思、重拾谦卑态度的积极意义。
  3.下列选项中的影视作品,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第4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2023年,汤姆•克鲁斯主演《碟中谍7:致命清算》,电影主题为伸张正义,惩恶扬善。
  B.1996年,蒂姆•伯顿的《火星人玩转地球》,讽刺了把外星人想象成“天使”的地球人。
  C.1982年,电影《E.T.外星人》中充满善意、乐于助人的外星人形象一时间深入人心。
  D.1977年,“旅行者”探测器上天后不久,斯皮尔伯格拍摄了科幻电影《第三类接触》。
  4.对人类文明来说,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复杂的“真实”,有时候我们又需要一种简单的“信念”。真实和信念各指什么?(4分)
  5.结合全文,指出文章结尾处人和外星人的对话中体现的丰富意蕴。(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冻土观测段
  董夏青青
  一
  教导员问,那名上等兵是不是许元屹带的报务员徒弟,他点头。那次行动,许元屹说为了锻炼上等兵,一直让他抱着电台,其实谁都明白,电台在谁那里谁出事的概率就小。
  教导员告诉他,许元屹的父母来过。
  许元屹的母亲说,她想知道自己儿子最后的表现是不是勇敢,又问了教导员一句,①我儿子,他是英雄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