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452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
《文选》由南朝梁武帝太子萧统组织当时文人集体编选,选录从周秦以迄齐梁130多位作家的作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影响深远。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和文采兼善,后世流传甚广,萧统却弃而不选,后世学者为此众说纷纭。
自班固《汉书》宣扬“汉承尧运”以来,正统论成为史学家们聚讼不已的大问题。西周宗法社会所形成的以洛阳为中心的天下意识,是北方文化的重要内涵,并构成地域与政权合法性登合的现实意义。南北对峙,南北孰为正统的争论从未中断,而彰显正统的重要方式,就是尊崇儒学——在思想文化上标榜己方为正统。对于偏安江左的梁朝士人来说,他们不得不面临与消解传统北方文化中心与僻处江南之间的地理错位,要化解这种尴尬,就要争求思想文化之正统,《文选》及梁武帝时期多项学术文化工程的集中推进,即为此。
《文选》“序”类一共入选9篇序文,其中就有颜延之和王融同题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二者都为帝王组织下的文人集会所作,决定了文章是为歌功颂德、美颂盛世而作。从集会地点来看,颜王二序所涉地点从字面上分别为“乐游苑”“芳林园”,实际都在南朝都城建康,但是作者无一例外地都只字不提“建康”“金陵”。在创作心理上,作者均是将当时的都城建康比附为长安、洛阳,这正体现了一种“北方文化中心”意识,充满对皇权的美颂。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涉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是非常具体的江南地名,没有任何政治蕴含和历史想象。《兰亭集序》的内容,前半部分描绘士人欢聚场景,后半部分由欢乐现实转向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并说“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正是士人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思索和追寻。因此,无论是从创作背景、序文内容还是地名所体现的价值指向来看,《兰亭集序》都不符合帝王期待的儒家诗教价值标准;而内容旨在美颂、形式典雅华美的颜、王二序,正契合了喜游宴赋诗、招揽文士和组织文学活动的梁武帝父子在政治、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多重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选》之外,萧统还编了八卷本《陶渊明集》,一方面固然有对陶渊明文学成就重新发现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是比较重要的是,萧统从陶集中读到了人格的魅力与道德的光辉,认为陶诗在当时社会“有助于风教”,符合文学的教化原则。那么,蕴含着浓烈个人情感的《兰亭集序》,则与此格格不入。
梁武帝在位四十余年,以华夏文化正统自居的梁朝,有统一天下的宏志,甚至一度还取得了南北对峙的战略优势。萧统既是太子,又是《文选》编纂这个大型文化工程的组织者。他以太子之尊亲自组织并参与《文选》编纂,正是顺应当时的政治文化需求,通过编选《文选》来强调梁朝为文化之邦,在文化上维护和彰显其正统地位,这是《文选》编选的深层政治文化背景。因此,与入选的另外两篇彰显王朝气象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相比较,更重抒发个体生命思考的《兰亭集序》被弃而不选,是情理之中的事。
(摘自宋雪玲《〈文选〉不录〈兰亭集序〉原因再探》)
材料二:
《文选》既然是文学总集,作品是否入选,还是需要回归文本自身,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深究起来,《兰亭序》落选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文选》是选本,主要选录各种文体的重要作品。《文选》收录序共9篇,其中有石崇的《思归引序》。石崇虽是一掷千金的官僚富豪,但其文学成就还是得到后人认可的。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我国最早的文学总集,《昭明文选》选录了从周代到南朝齐代梁代130多位作家的作品,影响深远。
B.班固宣扬的以洛阳为中心的天下意识,是由西周宗法社会所形成的,具有地域和政权合法性叠合的现实意义。
C.颜延之和王融同题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将聚会地点长安洛阳比附为南朝都城建康,体现了北方文化中心意识。
D.石崇的《思归引序》入选,而王羲之的《兰亭序》落选;后者是前者的仿作,二者在思想和词句上确有雷同。
2.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梁武帝时期,太子萧统组织并参与编选《文选》,是为偏安江左的梁朝争求思想文化上的正统地位。
B.《兰亭集序》蕴含强烈个人情感,不符合儒家诗教价值标准;陶渊明重视文学教化原则,所以萧统编了八卷本的《陶渊明集》。
C.两篇《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内容旨在美颂,形式典雅华美,有利于在文化上维护和彰显梁朝的正统地位。
D.王羲之书名太盛,这可能遮掩了他文学上的光芒。萧统萧绎兄弟不认可王羲之的处世行为,他们比较重视儒家道统的承续。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唐房玄龄撰修《晋书》时,太宗李世民亲为王羲之作传,推崇备至,“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B.颜之推教育后人,对于书法,“此艺不须过精。夫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韦仲将遗戒,深有以也”。
C.王褒因工书,颇多辛苦笔砚之役,尝悔道:“假如吾不知书,可不至于今日耶!”
D.梁武帝《答陶弘景论书书二》:书法“此直一艺之精,非吾所谓胜事”。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文选》不录《兰亭集序》的原因,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5.如果编选“中华三千年文学经典”丛书,你认为《兰亭集序》有资格入选吗?请阐明你的理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小题。
柳庄拜谒左宗棠
蔡勋建
雪好像学会了“遁地法”,很快就潜入地下;春却像尚未完全孵化的小鸡,还在硬壳一般的田野与草丛里挣扎。那天,我们一路追着北去的湘江,行色匆匆来到柳庄。
柳庄,湘江附近的仿古院落,左宗棠早年耕读之地。远处山野披褐、草木凋零,眼前池塘水瘦、庭院深深。院墙门楣大书“柳庄”二字,是左公手迹。黛青燕子瓦屋顶,白垩墙面,镂空红窗,古意浸染。岁月倏忽,左公逝去132年矣。
为什么叫柳庄?我有两种解读:柳庄所在的樟树镇巡山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