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340字。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4借九年级4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一模)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  ①  江南细雨  ②  总让人思接千载 ③  心驰神往  ④  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湖澎湃、豪情满怀。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唯一没有干涸、没有断流的文明。漫长岁月里,一代代中华儿女立足于华夏这片土地,积极探索,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治理智慧。中华民族墨守成规、开拓进取,中华文明推陈出新、赓续发展,造就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华文脉,涵养了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架构起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给了我们继往开来、坚定前行的底气,形成了我们今天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五千年长卷,反复验证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创造力,也铸就了这样的信心与信念:中国将永续不断地在人类文明中写下 huī(   )宏篇章,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1)干涸              (2) huī宏       
  2.下列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心潮澎湃           B.墨守成规         C.推陈出新          D.继往开来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加点词“传承”为动词,“验证”为名词。
  B.“心驰神往”“长江奔流”均是主谓短语。
  C.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
  D.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应在“更持久”后加“的力量”。
  5.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
  (1)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2)俗子胸襟谁识我?               。(秋瑾《满江红》)
  (3)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体现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的千古名句是:             ?                   。
  (5)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体现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诗句是:               。                。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7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医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B.俟其欣悦               其真无马邪(《马说》)
  C.以中有足乐者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 足肤皲裂而不知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7.你认为宋濂的求学之路能否验证下面语段的观点?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3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启示?(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