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450字。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七校联考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__________。
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真庆幸,我还没有老。即便真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__________(反义词:未老先衰)吗?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__________。
在我看来,这就是不xū(_______)此生。
1.给文中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羁绊(_______) (2)不xū此生(_______)
2.联系前文,在第二自然段横线处仿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3.联系语境,结合括号内给出的反义词,第三自然段处应该填入的成语是__________。
4.在第四自然段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
②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
③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
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 B.具答之/则第二板已具
C.乃不知有汉/蒙乃始就学 D.寻向所志/寻张怀民
6.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描绘的桃源景象,依次从环境到人物衣着再到人物精神状态,层层深入,井然有序。
B.本文采取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跌宕起伏,摇曳生姿。
C.文章多处设置悬念、伏笔,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为下文再寻桃花源而不得设下伏笔。
D.文章末尾出现的“刘子骥”,历史上真有其人,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了传奇色彩。
7.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盲文,完成下题。
龙说①
韩念
龙嘘气②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③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④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⑤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⑥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