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200字。
上海市崇明区部分学校联考(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句子。
(1)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求之不得, 。(《关雎》)
(4)公园里,老人们有的打拳,有的下棋;小朋友有的玩滑板,有的放风筝,老人小孩全都很快活,让人觉得《桃花源记》中“ , ”很应此景。
二、诗歌鉴赏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诗中“溯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每章都是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描绘主人公反复追寻的情状。
B.全诗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
C.每章开头均以景起兴,用芦苇、霜露等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
D.三章从时间和地点的变化,暗示“伊人”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②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
(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释】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
4.甲文作者是 (人名),是“ ”之一。
5.乙文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青溪水像跳动的珍珠溅落到雪上,这和其他地方的泉水没有什么不同。
B.青溪水像跳动的珍珠溅落到雪上,这就是和其他地方的泉水不同的地方。
C.青溪的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
D.青溪的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就是和其他地方泉水不同的地方。
6.阅读上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表格(请用原文回答)。
7.甲乙两文都是游记,都借景抒情,甲文作者借小石潭周边景的特点,含蓄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乙文则通过青溪之景,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