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050字。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下册,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及下册第一至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革命文学的论争在鲁迅的精神感受和思想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既给鲁迅以深刻的影响,更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1928年1月,冯乃超发表了《艺术与社会生活》一文,其突出之处固然在于明确提倡革命文学,但更引人注目之点是对鲁迅等作家的攻击。这些攻击性文章一方面以激进的态度提倡革命文学和阐述了他们所谓的革命文学理论;另一方面集中围攻了鲁迅,不仅批判了鲁迅的思想和创作,而且大都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论定”了鲁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甚至对鲁迅作了一些人身攻击。李初梨质问“鲁迅究竟是第几阶级的人?”他认为鲁迅是站在阶级对立间,以中立的态度也不“革命”,也不“反革命”。
  鲁迅和创造社、太阳社的分歧并不在于是否提倡革命文学,而是在于怎样提倡和提倡什么样的革命文学。
  首先,对于在新的时代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鲁迅当然是持肯定态度的,而且鲁迅思考和提出革命文学远在论战之前,因此,本质上,在是否提倡革命文学这一点上,鲁迅和创造社、太阳社的主张是一致的。在鲁迅看来,“斗争呢,我倒以为是对的。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但鲁迅在这个时候更倾向于实际的政治斗争,相信“武器的铁和火”,即使是文学,也会是一种斗争的文学。
  第二,在文学的阶级性和作家的世界观问题上,鲁迅坚定地认为文学是有阶级性的,不存在超时代的文学,要做革命文学,首先要做革命人,而不是简单地以“无产阶级意识”写出的文学就是革命文学了。如鲁迅所说:“近大半年来,征之舆论,按之经验,知道革命与否,还在其人,不在文章的。”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都意识到时代的变化和时代变革中阶级的分化,但一方面,他们自己奉行的是“突变”,一夜之间变为无产阶级作家,这种被鲁迅后来称之为“翻着筋斗的小资产阶级”,“即使是在做革命文学家,写着革命文学的时候,也最容易将革命写歪;写歪了,反于革命有害”。鲁迅在提出文学的阶级性的同时,也对唯我独尊的革命文学家提出了质问,他认为,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一切“都带有”阶级性,但并非“只有”阶级性。可以说,鲁迅对文学阶级性的辩证看法最是符合唯物史观。
  第三,关于文学的功能和作用,鲁迅同意革命文学提倡者们所信奉的“一切文艺是宣传”的主张,认为“一切文艺是宣传,只要你一给人看,即使个人主义的作品,一写出,就有宣传的可能,除非你不作文,不开口。那么,用于革命,作为工具的一种,自然也可以的”。但鲁迅反对过分地夸大文艺的作用,特别强调文艺在宣传中的艺术性,他说:“但我以为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鲁迅既反对没有切实的革命文学创作而空洞地提倡理论的行为,同时也反对缺乏艺术性的、标语口号式的所谓革命文学,在肯定文艺的宣传功能和斗争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文学“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
  (摘编自《革命文学论争中的鲁迅》)
  材料二:
  文学艺术以美来感动受众,但“美”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必须和“真”与“善”结伴而行,相互依存。于是有了“真、善、美”之说,而且“真”与“善”还置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处于革命文学论争的漩涡中心,深受重创,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也因此受到阻碍。
  B.鲁迅坚持唯物史观,因此他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这和创造社、太阳社存在着本质分歧。
  C.文学艺术的真实性往往比艺术性更加重要,因为没有真实性,也就谈不上审美性。
  D.在鲁迅看来,但凡文学作品中出现“大团圆”的结局,都是“瞒和骗的文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的基本主张一致,都在切实地践行革命文学,只是在具体观念上有分歧。
  B.革命者绝不怕批判自己,革命的艺术家应该坐在无产阶级的阵营中,相信“武器的铁和火”。
  C.鲁迅批评创造社挂了革命文学的“招牌”后,却不重视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
  D.反对“瞒和骗的文艺”,要求写出生活的实情来,这并非鲁迅个人的要求,而是时代的呼声。
  3.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文学作品最符合“写真实”的文艺价值要求的一项是(3分)(    )
  A.《孔雀东南飞并序》 B.《促织》
  C.《牡丹亭》 D.《红楼梦》
  4.根据两则材料,简要分析鲁迅所倡导的“革命文学”具备哪些特点。(4分)
  5.1928年,钱杏邨发表《死去了的阿Q时代》一文,认为鲁迅创作所表现的时代仅仅局限于清朝末期,没有现代意义;其次,认为鲁迅是在丑化革命,使人看不到光明与希望。联系《阿Q正传》中阿Q想象中的革命场景,结合两则材料内容,谈谈你对以上看法的认识。(6分)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泡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节选自《阿Q正传》)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褐纸鸢
  牛维佳
  ①这次赶着清明跨越几千里去沂蒙老区,牛仔是有所犹豫的。他对老爷子那段抗战的历史感兴趣,但又忌惮他的固执,不大想陪他去。两杯喝下去,牛仔终于没忍住,问方老那个高飞就那么死了,老部队的战史是否有他这一笔。
  方老说,战史会写凭个风筝就打败敌人?你历史怎么学的!但老区这边应该知道他高飞做的事,这就是我这一趟要做的,这泥巴里还有他的肉呢。再不来就真没机会了,小子!赶个清明节呀。到了烈士陵园还很早,已经有些机关团体和学校的孩子排着队前来公祭扫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