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320字。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国家间的语言障碍和经验障碍等一定程度上堵塞了中国故事的传播渠道,造成传播路径不畅。将本土表达与精准送达相结合,是拓展中国故事传播路径的有效手段。
  本土表达就是在了解国际受众思维方式、接受习惯和理解框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适时适地地调整传播路径,通过采取针对不同国家的本土化表达,构建起中国故事的国内外对话体系,增强传播的针对性。一方面,要深入目标传播国的文化背景,准确把握其接受特点,以寻求中国故事传播的突破点,为调整传播路径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针对国别差异,用目标国听得懂、易理解的故事话语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让双方在互通的基础上开展互动交流。
  精准送达就是运用以数据为核心的算法技术,将中国故事融入高效的传播载体和平台,分析受众的个性需要、喜好和习惯,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推送和个性化传播,以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准度。一方面,要开发运用国内外受众使用率高、表现力强的载体,以高效的载体助推中国故事的精准送达;另一方面,用适宜的表达方式推送故事内容,以个性推送实现精准送达,满足个体的差异性需求。
  (摘编自吴倩倩、张一《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大国精彩的三大着力点》)
  材料二: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其对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作用日益显现。
  内容融合是媒体融合中最直观的层面。在国际传播中,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特点,对内容进行充分挖掘,从多角度满足国际受众的分众化需求。与此同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单一媒体不能够表现一个好故事的诸多要素,因而需要借助全媒体、融媒体等。
  B. 修辞手法诉诸文化符号,从而能让外国人更好地“听得懂、听得进”中国故事。
  C. 本土表达需要针对我国现实,寻找与不同文化间的契合点,进而开展互动交流。
  D. 精准送达主要针对个体受众,既离不开高效的载体,又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真实客观、积极主动对外传播中国故事是对抗西方话语霸权的有力手段之一。
  B. 情感认同是达成意义认同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最终落脚点。
  C. 增进理解、寻求共识,能唤起国外受众情感认同,提升我国对外话语感召力。
  D. 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围绕新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讲好中国故事。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国际电视台在移动客户端上打造了聚合新闻、社交、直播、视频等多渠道的平台,吸引了海外数百万用户的参与。
  B.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题影像展,善用隐喻、映衬、双关等修辞叙事,设计出“一带一路”动漫、吉祥物、表情包等。
  C. “这里是海南”系列活动聘请多种语言的运营人员与不同国家的粉丝进行线上互动,及时回复各国粉丝的提问。
  D. 中国日报网推出系列视频,在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需求的公众推出分众化账号,实现精准传播。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 请依据三则材料中的观点,对下面这则国际传播案例进行简要点评。(6分)
  案例:动画片《雪人奇缘》在全球46个国家上映。影片中雪人大毛的冒险之旅途经千峰竞秀的黄山、波光潋滟的千岛湖、临江危坐的乐山大佛……让海外观众足不出户游遍大美中华;片中大毛对家的渴盼与期待,奶奶的操心与唠叨,伙伴们的团结与勇气,都让观众倍感温暖。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智齿
  叶子
  根生做了货郎。这让渑池人大跌眼镜。
  根生是在“换牙”后的第三年离开荣宝斋,做起货郎的。
  荣宝斋是渑池古董行的一块金字招牌,业务连通晋陕,名气直逼京沪。“换牙”是荣宝斋最为隆重的拜师仪式。进了荣宝斋,又换了牙的,用渑池人的话说,是“门头上挂祖宗——够显摆”。进荣宝斋得先当散工,散工每天除了打杂,还要学习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三民主义等与古董没多大关系的文化。只此一项,就将很多散工挡在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