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340字。

  重庆市永川区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学校开展主题为“传承优秀文化,浸润美好心灵”系列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体验民俗文化】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元宵佳节,春光熔融、艳阳高照,①中华大地处处张灯结彩。时尚的街区热闹起来,②静默的小村沸腾起来。群众盛装齐聚,忸怩作态,猜灯谜、看舞龙、观舞狮、品元霄,③体验节日民俗,欣赏吉祥文物,在浓浓春意中不以为然地开启了新一年的幸福美好。欢快的锣鼓声振聋发聩,舞龙灯、耍狮子、扭秧歌、打腰鼓……各种民俗表演纷至沓来,④一招一式逼迫群众和游客掌声不断,喝彩连连。
  1. 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光熔融(rónɡ) B. 沸腾(fèi) C. 元霄(xiāo) D. 喝彩连连(hē)
  2.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忸怩作态 B. 不以为然 C. 振聋发聩 D. 纷至沓来
  3.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请从以下三个民俗节目中任选其一,用两、三句话生动地描绘表演的场面。要求:抓住特征,用上修辞,句式不限。
  舞龙灯  扭秧歌  打腰鼓
  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B    2. D    3. D   
  4. 示例一:舞龙灯
  飞龙吐火照碧空,舞动竹竿彻夜明。
  示例二:扭秧歌
  花开蝶舞满天星,秧歌悦耳且激越。
  示例三:打腰鼓
  那高亢的鼓声,那摇摆的身姿,吸引着漫天的目光。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A.春光熔融(rónɡ)——春光融融;
  C.元霄(xiāo)——元宵;
  D.喝彩连连(hē)——hè;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忸怩作态:通常用来形容人害羞、不大方、故意做出姿态。在文段中,描述群众“盛装齐聚”时使用“忸怩作态”是不恰当的,因为这里描述的是群众积极参与、盛装出席的热闹场面,而非害羞或故意做作;
  B.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轻视。在文段中,它用来描述群众在“浓浓春意中”开启新一年的幸福美好,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这里表达的是群众对新一年的期待和喜悦,而非对某事的否定或轻视;
  C.振聋发聩:原意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都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在文段中,虽然锣鼓声很大,但使用“振聋发聩”并不贴切,因为它更多用于比喻言辞或文章有震撼力,能唤醒人们;
  D.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在文段中,它用来描述各种民俗表演接连不断地到来,是恰当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D.第④句用词不当。句子中,“逼迫”用词不当,“逼迫”的意思是“紧紧地催促,用强力促使”,相当于是“强迫”。而句子中,观众和游客的掌声和喝彩是自愿发出的,不是“逼迫”出来的。可以把“逼迫”改为“引得”。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本题要求从“舞龙灯”“扭秧歌”和“打腰鼓”这三个民俗节目中选择其中一个,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表演场面,其核心是抓住描绘场面的特征,并且用上恰当的修辞。
  舞龙灯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