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60字。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九下
期中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6个小题,共6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徘徊(huái) 嗔怪(chēn) 炽热(chì) 拈轻怕重(niān)
B.吞噬(shì) 屏息(píng) 狩猎(shòu) 振聋发聩(kuì)
C.恪守(kè) 栈桥(zhàn) 诓骗(kuāng) 戛然而止(jiá)
D.稽首(qǐ) 荣膺(yīng) 龟裂(jūn) 吹毛求疵(cī)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帐篷 娇媚 铢两悉称 世外桃源
B.斑斓 狼籍 殚精竭虑 前仆后继
C.羁绊 彗星 根深蒂固 无精打彩
D.旁骛 蛮横 毛骨疎然 无可奈何
3、下面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C.在学校组织的中秋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吃月饼,赏月色,共享天伦之乐。
D.几代“治沙人”面对重重困难,团结一致,锲而不舍,把千年沙漠变成了绿洲。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武威人在端午节吃油饼子卷糕的习俗流传已久,具体从哪个年代开始还需进一步考证。
B. 在齐白石的《端午图》中,将咸鸭蛋、雄黄酒粽子等端午节应景之物描绘得淋漓尽致。
C. “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因其人格高洁,使之成为端午节中国人普遍追念的精神偶像。
D. 据一些专家考证:端午节 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5.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记述了6至7世纪青藏高原上各民族部落由分散到统一的发展史实
②形成了世界性的专门研究学问的“格萨尔学”
③在说唱文学中,青海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又名《格萨尔王传》)是一部名震世界的英雄史诗
④在国内外引起了各类社会科学专家的重视
⑤描述了格萨尔王以神奇的力量、善良勇敢的禀赋,发挥大智大勇,征战南北,抑强扶弱,除暴安良的英雄业绩
A.③①⑤④② B.②③④①⑤ C.③②①⑤④ D.②④③①⑤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绛是文学翻译家、作家,她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散文随笔《我们仨》、译作《堂吉诃德》。
B.现代汉语的许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温故知新”出自《论语》,“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刮目相看”出自《资治通鉴》。
C.《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生性沉稳、为人随和、忠心耿耿,当“林肯号”遭到猛烈撞击,阿龙纳斯救起康塞尔,还把收集箱省下的空气留给康塞尔。
D.《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讽刺手法是这本书重要的特点,而且讽刺手法又表现出多样性,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2)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3)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4)杏花疏影里,________________。(陈与义《临江仙》)
(5)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发出了“ , ”的呼喊,这充分体现了杜甫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
(6)卞之琳《断章》中因“看风景”这个动作产生联系的“ , 。”
二、综合性学习(8~13题,共11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复兴学校开展“呵护眼睛光明行”综合实践活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