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5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着重感受人物的心理。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主旨。
感悟如何克服困难,激发克服困难的勇气。
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前后左右交流假期了玩了些什么。
导入:
统计有没有只玩一种的。
设计意图:借此引出文中的新鲜花样——爬悬崖。
了解悬崖:
文中有一段文字能让我们了解这座悬崖,你发现了吗?
推荐一位同学读第7段,其他同学闭眼想象悬崖。
爬这样一座悬崖,你为他们担心吗?为什么?(如不能达到目的,可以再问:你更担心“我”,还是更担心和“我”一起的五个男孩?)
设计意图: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悬崖,发现“我”和其他小伙伴的不同。
感受“我”上悬崖时的心理:
阅读8~15自然段,结合具体句子谈谈“我”上悬崖时的内心感受——紧张、恐惧。
细节: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我”跟着他们向上爬。
你有过心“冬冬直跳”的感觉吗?
“我”蹲,他们移。
“我”软弱地哀求。“我”能决定和他们一起爬悬崖,说明“我”也是一个勇敢的孩子,这时“我”软弱地哀求,说明恐惧已完全占领“我”的内心。
进退两难时一时不能察觉自己“啜泣”,说明“我”陷入了极度的恐惧和紧张。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暮色的四合更是雪上加霜,“伏”印证了这一点。
设计意图: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充分感受“我”内心的紧张、恐惧,感受紧张、恐惧程度的加深,为经验的呈现蓄势。
看结局,问妙招:
如果你处在这种极度的紧张和恐惧之中,你能自己下来吗?这时的你是多么希望有人能牵起你的手领着你走,更希望有人能背你下去抱你下去。那么最终“我”下来了吗?
用了什么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