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110字。
23—24下八年级语文期中调研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10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30分。1~5小题,9~11小题,每题3分;6~8小题,每题2分)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涂到答题卡上。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窜掇(cuān) 翩然(piān) 连翘(qiào) 千沟万壑(hè)
B.萌发(méng) 眼框(kuàng) 两栖(qī) 销声匿迹(nì)
C.簌簌(shù) 弥漫(mí) 龟裂(jūn) 风雪载途(zǎi)
D.褶皱(zhě) 缄默(jiān) 枯燥(zào) 天衣无缝(fèng)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面对文化传承创新这张有难度的时代考卷,我们不仅要善于做好选择题,敢于做好应用题,还要精于做好综合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她________个体心灵、________民族精神、________民众心智,________中华民族数千年坚毅前行。
A.安顿 振奋 启迪 引领 B.启迪 引领 安顿 振奋
C.安顿 启迪 引领 振奋 D.启迪 振奋 安顿 引领
3.下面的一段话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祖先留传给后代子孙最珍贵的遗产。②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后代子孙开启智慧的钥匙。③我们有能力和条件,把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全面的发扬和继承。④只有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来,拥有了一定的智慧,才有能力、有资格去接受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4.下面句子中空缺处,应填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什么是读书的艺术呢(1)________法国作家莫洛亚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说(2)________读书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书中重新发现生活(3)________更准确地理解生活的艺术(4)________
A.(1), (2)“ (3), (4)!”
B.(1)? (2):“ (3)、 (4)。”
C.(1)? (2)“ (3)、 (4)。”
D.(1), (2):“ (3), (4)!”
5.下面对《蒹葭》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表达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阅读《人类灭绝了多少物种》一文,回答6—8题。
人类灭绝了多少物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