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25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4.5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将游牧草原与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世界联系在一起的进程,因中国雄心的不断增长和贸易的发展而加快。在汉朝,扩张的浪潮将中国的边界推进到更为广阔的疆土,并逐渐抵达西域。这地方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条将中国腹地和坐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洲敦煌郡连接在一起600英里长的通道——以西。
②此前,前往西域曾受到匈奴人的阻碍。匈奴是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一些历史学家将这些部落人群描述为蒙昧无知、茹毛饮血的野人。他们是汉朝重要的牲畜贸易伙伴,汉朝每年要从草原民族购买成千上万头牲口,同时,也要应对他们的进攻和偷袭。汉人常常派大使造访这些从小就擅长捕捉耗子、小鸟甚至狐狸和兔子的游牧民;皇帝还会恭敬地问候匈奴大单于“无恙”。在一套正式的朝贡体系下,汉人要给游牧部落送去许多奢侈的礼品,包括大米、美酒和纺织品,只求换得和平。中国最重要的贡品是丝绸,因为它质地好、分量轻,铺床做衣都用得上。丝绸同时是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③为换取和平而付出的物资总量十分巨大,这不仅是经济上的负担,也显出政治上的软弱。所以汉帝国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与匈奴的纠缠。首先夺取河西走廊,控制农业富庶的西域地区,接着经过近十年的多次征战(结束于公元前119年),将游牧部落赶回到他们原来的地方。河西走廊通向西部的帕米尔高原,高原以西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中国为一条横跨大陆的交流通道打开了大门——“丝绸之路”就此诞生。
④然而,对于戈壁滩边缘的通道,特别是玉门关以西通道的开拓并不顺利。从一个绿洲到下一个绿洲,极端的高温、致命性沙漠风暴,让路途异常艰辛。在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巴克特里亚骆驼变得弥足珍贵:这些动物能忍受极其恶劣的气候环境,对致命性沙漠风暴的到来非常敏感。它们在预感到风暴来临时会“立即嚎叫着聚成一团”,商人和商队见到后会马上用毡布将自己的鼻口包裹起来。骆驼的使用让商旅跨越沙漠成为可能。
⑤在艰难的环境下,必须有丰厚的回报才值得人们去冒巨大的风险。尽管四川的竹子和布匹可以出现在几千英里以外的巴克特里亚市场,但贸易的主要产品是价格高昂的珍贵物品丝绸。丝绸在古代扮演着诸多重要的角色。在汉朝,丝绸与钱币、粮食一样可以用作支付军饷。铸造足够数量的钱币是个难题,在饱受战火的边疆地区铜钱一文不值,而粮食也会随着时间腐烂。于是,成匹的丝绸经常被用作货币,或作为军饷。丝绸作为一种奢侈品的同时,还成为了一种国际货币。
⑥中国还为来自域外的商人制定了贸易规则,创立了一套正规的管理体系。进入中国的客商必须按规定的路线行走,他们将拿到通关文牒,也常常会被官员询问。像当代旅店的顾客注册制度一样,这些来客的信息均被仔细记录:他们来自哪个国家,什么身份,下一个目的地是哪里,特别是(考虑到关税)他们所携带的货物及其价值。所有这些复杂的行政措施都为我们展示出都城长安是如何面对一个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小的世界。我们通常把全球化看作是当代社会独有的现象,但早在2000年前,全球化就已经是事实,它提供着机遇,带来了问题,也推动着技术的进步,促进着经济的发展。
(节选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朝皇帝对待匈奴的态度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认为匈奴蒙昧无知,一方面恭敬地问候大单于,缴纳贡品。
B.丝绸是丝路贸易的主要产品,除具有实用价值外,还象征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并成为一种国际货币。
C.汉朝对进入中国的客商实施了旅店顾客注册制度,在面对越来越繁盛的世界贸易时显示出了从容与自信。
D.两千年前,丝路贸易就实现了事实上的“全球化”,提供了更多机遇,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可谓百利而无一害。
2.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⑥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汉武帝时西域都护府对过境的中外客商,给予安全保护和生活上的照顾;对一般商品货物检验后,发给许可证。
B.据汉代《九章算术》记载,如有商人将大米出口西域,出三关(内关、中关、外关)后的累进关税税率为三关税率之和,关税税率达到68%。
C.据班固的《汉书》记载,汉朝在阳关、玉门等丝绸之路主要城市设置关都尉或关令尹及下属官吏,负责稽查商旅和通关文牒,征收关税和市租。
D.在敦煌附近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简记载:公元前52年3月6日驿站安置康居王使团从使者、贵人到随从商人,一共76人,随行大牲畜78头。
3.“丝绸之路”是怎样打通的?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宝玉挨打
曹雪芹
忽有回事人来回:“忠顺亲王府里有人来要见老爷。”贾政听了,心下疑惑,暗暗思忖道:“素日并不和忠顺府来往,为什么今日打发人来?”一面想,一面命快请。急走出来看时,却是忠顺府长史官,忙接进厅上坐了献茶。未及叙谈,那长史官先就说道:“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皆因奉王命而来,有一件事相求。看王爷面上,敢烦老大人作主。不但王爷知情,且连下官辈亦感谢不尽。”贾政听了这话,抓不住头脑,忙陪笑起身问道:“大人既奉王命而来,不知有何见谕?望大人宣明,学生好遵谕承办。”那长史官冷笑道:“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