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360字。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家国情怀,同心筑梦】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共8分)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与“大国”休戚与共、间不容发。家国,可谓中华儿女的精神归属。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销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年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潮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站在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为家国情怀奠基。每个人都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才能众擎易举,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1)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销烟弥漫 B.坐标 C.奠基(diàn) D.众擎易举 (qíng)
(2)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间不容发 B.筚路蓝缕. C.波澜壮阔 D.聚沙成塔
(3)下列关于家国情怀的表述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家国情怀不仅是新时代强国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更是个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B.广大青年要厚植爱国情怀,以奋斗之姿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书写民族伟大复兴。
C.通过家庭美德建设、良好家风传承、爱家爱国的情感教育,家国情怀能够得到更好涵育。
D.勤奋学习、.吃苦耐劳可以把我们锻造成能担重任、可堪大用的栋梁,为家为国建功立业。
(4)文段中的“一穷二白”中的“穷”与下面哪一项意思相同(2分)
A.山穷水尽 B.穷乡僻壤 C.其乐无穷 D.兀兀穷年
2.【诗词家国,文化自信】补充古诗词名句。 (共8分)
数千年来,古典诗词中无处不在的自信之魂,为中华儿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它是杜甫的《望岳》 “① ,② ”中攀登绝顶、俯瞰一切的豪情壮志;它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③ ,④ ”中超脱沉沦、直面变迁的豁达乐观;它是秋瑾《满江红》 “⑤ ,⑥ ”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它是李白《行路难》 (其一) “⑦ ⑧_______”的不屈服现实、重整旗鼓的倔强自信。
3.【家国黄河,文化记忆】请你参与“探求黄河文化特征”专题活动。 (共8分)
(1)请你分别从以下三则材料中提取要点。(每点不超过五个字)(3分)
【材料一】在世界四大“大河文明”中,只有黄河文明不曾断流。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到中期的仰韶文化、晚期的龙山文化,一直到进入夏商周时代,谱系连贯,一脉相承。
【材料二】黄河文化以其博大的气势、宽广的心胸融汇外来,吞吐万象,成为一个富于包容性的开放系统。它南与长江文化相向而行、相互碰撞,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文明元素;北与草原文化长期碰撞、相互融合,不断融入新鲜的血液,纳入新生基因,丰富中华文明。
【材料三】从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已知最早的契刻符号,到安阳殷墟出土的最早的汉字体系甲骨文;从黄帝史官仓颉造字,到李斯规范书写小篆“书同文”,到许慎编写出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再到活字印刷术和宋体字的发明和使用,汉字文明的这些创造创新都发生在黄河流域。
(2)为深入理解黄河文化蕴含的精神价值,学校将举办“弘扬黄河精神,传承黄河文化”学习活动。下面两幅宣传海报,你认为哪幅设计更巧妙?请结合活动主题及构图要素阐述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语句流畅,80字以内)(5分)
二、现代文阅读。 (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4-7题。 (共16分)
画像
①巡道工老方的追悼会上需要一张遗像,因为老方生前不爱照相,一时间找不到一张合适的照片,工务段就请来一位画家帮忙,想给老方画一张遗像。
②画家拿着工务段从档案中找来的旧资料照片,替老方画了一张像。画像上老方双目圆瞋,炯炯有神的眼里透着一份执着和刚毅,天庭饱满,下巴圆润,一看就颇有些英雄气概。为了让画像更贴近本人,画家拿着画像去给村民们看,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③老方本就是这个村的,当初铁路通到村里,工务段就地招工,他才进了工务段。他从村头搬到了村尾铁路边的小屋,就成了“公家人”,让村民羡慕不已。
④画家逢人就问,“像吗?”
⑤村里人搭眼一看画像,就都摇头,说道:“不像!不像!”
⑥“哪里不像?”画家问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