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370字。
新野县2024初中学业水平仿真模拟考试(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班级拟召开“感文化之韵品节气之美”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慧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她完善。
1. 下面是有关清明的材料,其中有些字词小慧拿不准,请帮她判断。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 ① (粹 瘁)的节气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 ② (致 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在古代,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它承载着寒食、扫墓与踏青的功能。随着时间流逝,清明节与寒食节合为一天,才有了清明时节踏青、扫墓并纪念先祖的功能。清明节扫墓,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这一习俗由来已久。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她作出选择( )
A. hóu zǎi shèn B. hòu zài shèn
C. hòu zǎi zhěn D. hóu zài zhěn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答案】(1)B (2)粹 志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物候:wù hòu,指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承载:chéng zài,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
慎终:shèn zhōng ,指慎重地考虑到事情的后果。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
标志:指总体单位的特征。
2. 小慧想在下面一段话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她补写。
古人用一支笔写尽四季的轮转和物候的变化。西湖之畔,白居易用“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点染了早春的生机;三峡两岸,郦道元用“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三峡》)展现了盛夏时节江水的浩大与湍急;远行路上,马致远用“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天净沙??秋思》)描绘了深秋的凄凉萧瑟;湖心亭上,张岱用“________,________”(《湖心亭看雪》)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寂静空明;塞北胡天,岑参以花喻雪,用“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勾画出奇丽的边塞雪景。
【答案】 ①. 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 沿溯阻绝 ③. 枯藤老树昏鸦 ④. 古道西风瘦马 ⑤. 大雪三日 ⑥. 湖中人鸟声俱绝 ⑦. 忽如一夜春风来 ⑧. 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本题中应注意“莺、溯、藤、树、瘦、梨”等字的写法。
3. 小慧准备制作节气宣传视频,请你从下面两个节气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帮她设计一个视频脚本。
A夏至 B大寒
示例:立春:我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我的到来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答案】示例:A夏至:我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至,是“到达极点”的意思。我到来的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也意味着炎热的天气正式开启。
示例:B大寒:我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是“非常、十分”的意思;寒,代表“寒冷”。我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寒冷到了极点,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本题考查二十四节气中“夏至”“大寒”的文化知识。
结合“立春:我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我的到来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可知,视频脚本先要解析节气的基本含义,并以“我”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该节气的特点、意义。
示例一:选A,夏至:我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夏”即夏天,至,是“到达极点”的意思。我到来的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时候,意味着盛夏的来临。
示例二:选B,大寒:我是冬季的第六个节气。“大”代表极致的程度,“寒”是寒冷。我的到来意味着天寒地冻、生机潜伏。
4. 活动小组想为下面的文字配一幅插图,小慧打算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