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00字。
始得西山宴游记
南京师范大学附中 倪峰
设计指导思想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必修一教材第三专题中的一篇课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重点考虑要处理好以下四组关系:
一、文言与文学。对于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很多老师苦于在文言与文学之间找不到一个平衡点,有的纯粹当作文言文来教,有的纯粹从文学角度来讲。前者似买椟还珠,后者则囫囵吞枣。我的处理方式是先扫除文言障碍,进行文言积累,再重点研读文学文本,不让疏通文意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
二、工具与人文。人文性与工具性应该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语文教学正是通过语言文字修辞等手段达到提升学生思想层次与精神境界的目的。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在教学设计时一方面紧紧抓住本文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研习领会作品体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联,一方面也强调要引导学生品味作品在行文上的特色。其实,有关作品行文特色的品味最终还是指向了作品的人文主题。
三、引导与开放。新课程强调对话与开放的理念,但一味的对话讨论容易造成教学时间的延缓,信马由缰式的开放也容易“跑野马”而不可收拾。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以开放的思考空间,也注意到要体现教师的引导性,对于学生的学习给以适当的点拨和调控。
四、独立与整合。语文新教材中的课文,既相对独立,又从属于板块与专题。所以,在进行单篇课文教学时还要注意整合。就本课而言,板块内的整合主要就是与《赤壁赋》的比较。对此,我找到了一个整合的“抓手”——贬谪文学与贬谪文化。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适当延伸,不宜过分展开,稍做点拨即可给学生打开一个认识文学现象的窗口。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处境,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2、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独特的韵味,品味其语言特色。
3、  通过文本研习领会作品体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联。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结合作者的身世处境和人格特色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教学难点)
2、  通过文本研习领会作品体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联。(教学重点、难点)
3、  由本篇作品延伸出去,认识中国文学中的贬谪现象。(难点)
课时安排
如学生有充分预习,可安排一课时。如学生预习不到位,可安排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略说写作背景
“永贞革新”失败—贬逐蛮荒—故交断绝—贫病交迫—老母病故—居处遭火—满怀忧惧之情(抓住第一段中“僇人”二字)
“诗家不幸”往往却是文学和读者的幸事。和苏轼一样,柳宗元在贬谪期间写下了大量精彩的诗文,成就了其文学创作的高峰——《永州八记》。
2.解题
引导学生分析文题中“宴游”“始得”等字在文中的体现(找出文章照应文题的地方)。
题目中对于理解文意最关键的字眼应该是什么?为什么?/(“始得”二字,文中凡四见,构成行文的线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