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720字。
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测试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 春日芳菲读书天,正是成长最乐时。2024年3月25日,七(1)班的同学们通过讲述红色故事,为你呈现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点滴感悟和成长。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宏大的英雄气概,不如说是一种妇①rú皆知的、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一代代有志之士③锲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浪潮中,用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怀点缀着④亘古绵延的历史长河。亿万次锤炼的民族精神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傲然挺立,气冲②xiāo汉。过去,中华民族就是英雄的民族,中华儿女( )是用热血谱写了新时代的英雄篇章。现在,各行各业劳动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与时代同行,他们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他们也被时代映照得熠熠生辉。今天,我代表新时代青少年郑重承诺:( )祖国需要,我们一直( )在。
(1)根据上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rú____________ ②xiāo____________
(2)给上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
③锲而不舍( ) ④亘古( )
(3)给文段的括号内补充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更 只要 都 B. 更 即使 也
C. 更 倘若 就 D. 更 要是 就
【答案】(1) ①. 孺 ②. 霄
(2) ①. qiè ②. gèn (3)A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妇孺皆知:读音是fù rú jiē zhī,意思就是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注意“孺”与“儒”的区别。
气冲霄汉:读音是qì chōng xiāo hàn,形容魄力非常大,有大无畏的精神和气节。注意“霄”与“宵”的区别。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给加点的字注音。
锲而不舍:读音是qiè ér bù shě,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亘古:读音是gèn gǔ,意思是自古以来;整个古代。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可知,“中华民族就是英雄的民族”“中华儿女是用热血谱写了新时代的英雄篇章”应该构成递进关系,所以中间用“更”;“祖国需要,我们一直在”应该是条件关系,所以用“只要……都”更恰当:
故选A。
2.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介词往往不单独使用,而是跟名词或代词结合起来组成短语。如:“往那边(走)”的“往”字。
C. 《黄河颂》的作者是光未然,经沈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赞扬了花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司马光是北宋人,并非“南宋”。
故选A。
3.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项是( )
①无论岁月怎么发黄,那不染尘埃的情感,终会在记忆发黄的纸页上留有痕迹。
②虽然书信正在悄无声息地渐离我们的生活,但那份美丽,依然值得我们永久地回味。
③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 更是一种文化。
④那人情似纸般的纯净,不假修饰、任情感宣泄的年代。
⑤书信曾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一种传统方式。
⑥我们怀念那用笔带着心血书写思念的时代。
A. ⑤③⑥④①② B. ⑤③②⑥④① C. ⑥④②⑤①③ D. ⑥④③②①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段话题为“书信”,确定中心句⑤;③开头代词“它”,显然指书信,接⑤;②为语意转折,句末落在“回味”二字上,⑥起句为“怀念”,所以接②;④结构与⑥相同,紧接⑥;①在最后抒情。所以选B。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是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